美国首次发射高层大气研究卫星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1992-01-27
分享到:0

  国航空航天局于1991年9月从发现号宇宙飞船首次发射了高层大气研究卫星,目的是获取15—80公里高层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的测量数据。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是进行高层大气数值模拟,了解平流层臭氧变化和气候变化。美国科学家认为这将大大加强对臭氧层、臭氧洞和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影响的认识。该卫星重6800公斤,长10.3米,距地高度600公里,倾角57度。可提供全球性的有关平流层和中层环境的观测数据,每隔31天可测得全球各地全日变化的数据。它携带9种测量仪置,设计寿命3年。

  1、大气组成和温度的观测。低温临边阵列基准分光计,同时测量10—60公里20个高度大气中氮族、氯族、臭氧、甲烷、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含量。

  改进的平流层和中层探测器,测量这二层大气的温度和痕量气体含量。微波临边探测仪,测量氯氧化物、过氧化氢、臭氧及水汽排放量。卤族掩蔽实验仪器,测量氟化氢、氯化氢,以及甲烷、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和氯族成员的垂直分布。

  2、高层大气风场的观测。高分辨多普勒图像仪,测量平流层和对流层上部的风速,准确度为5米/秒,60公里以上中层和热层风速准确度为15米/秒。风成像干涉仪,测量50公里以上风速,80—300公里风速准确度为10米/秒。每年9月开始测量臭氧洞的变化情况。

  3、关于能量的观测。太阳紫外光谱辐照监测器测量120至400毫微米波段的紫外辐射。太阳——星光辐射比照实验仪器测量115—430毫微米波段的太阳紫外辐射。粒子实验监测器,测量射入热层、中层和平流层的带电粒子的类型、数量、能量和分布。这种能量使大气产生臭氧层但又加强化学变化,以破坏臭氧。

  高层大气研究计划的目的,不是用来长期监测臭氧含量的,而是帮助科学家了解臭氧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来源于1992年1月27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