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需快速而深刻的转型
来源: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2021-01-01
分享到:0

本期嘉宾: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翟盘茂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黄萌田博士

采访人:中国气象报记者 李慧

  观点:

  实现碳中和意味着全社会史无前例的转型,涉及多部门深度减排的行动,全面的减排方案的组合以及显著的投资升级;

  国家应结合“十四五”规划尽早部署“绿色经济复苏”计划和“碳中和”方案。

  65%这个数字的来源

  《巴黎协定》设立的总目标就是要把全球平均温度增暖控制在2℃以内,同时努力争取把升温控制在1.5℃以内。所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受联合国邀请在2018年发布《1.5℃升温特别报告》,解释了1.5℃和2℃增暖到底有什么差别,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要通过哪些途径才能实现1.5℃升温控制的目标。

  “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这就需要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水平尽快达峰。过去10年中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每年增加1.5%,此外二氧化碳在大气当中滞留的时间很长,如果不设定达峰时间,全球碳排放总量将很难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越来越高,升温幅度也越来越大。所以尽早实现碳达峰很重要。”翟盘茂说。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增长速度快,碳强度高(碳强度是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未来能源利用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还将继续增长。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单位GDP碳排放势在必行,这是我国承诺2030年碳排放减少65%这个数字的最主要的驱动。

  气候危机影响无处不在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IPCC指出,人类活动已经造成了工业化革命以来全球升温约1.0℃,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升温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全球温度继续升高将使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的气候相关风险越来越高。例如,许多地区的极端温度上升,强降水的频率、强度和(或)降水量增加,干旱的强度或频率也将加大。此外,升温还将导致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全球平均气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全球变暖控制在1.5℃以下的可能性迅速变小,人类跨越气候系统不可逆转的临界点的风险也在增加。

  黄萌田表示,虽然全球一直在呼吁温室气体减排,但2019年全球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高达367亿吨,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比1990年气候变化谈判开始时高出62%。尽管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2至5月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所降低,但在2020年6月全球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日排放量大多已恢复到接近2019年水平(低于2019年水平的5%以内)。

  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全社会需快速而深刻的转型

  翟盘茂说,“从气候变化减缓的角度看,需要及早行动,为实现《巴黎协定》2℃温控目标,在2030年前应每年减少2.7%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要将升温限制在1.5℃以内,每年则需要减少7.6%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

  显然,人类社会面临的减排压力巨大,需要在能源、土地、城市和基础设施、工业系统等方面进行深刻的转型,这也意味着所有部门的深度减排、广泛的减缓方案组合以及对这些方案投资的显著升级,同时还需采取有效措施增加陆地和海洋的碳汇。”

  减缓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从今年疫情危机对长期排放的影响、对未来排放情景的启示以及未来的转型发展机遇、经济复苏方案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调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积累经验,寻找答案。

  翟盘茂建议,有关部门积极响应,结合“十四五”规划,认真研究“绿色经济复苏”措施和“碳中和”方案,推动能源、土地、城市及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和建筑)和工业系统等全方位实现快速而深刻的转型。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0年12月25日三版 责任编辑:王美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