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与雷灾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00-08-14
分享到:0

  暴是积雨云(亦常称雷暴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雷暴总是和积雨云相联系的,而且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标志和结果。当大气中或云中的电位差达到一定数值时,就产生火花放电,即观测到的闪电;强大电流通过时,又使空气迅速膨胀产生巨大的声响,即雷声。闪电有枝状、片状、带状、球状等,以枝状最为常见。雷暴的能量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的大气不稳定能所供给的。每年进入春季,太阳辐射增强,大气中的不稳定能增加,始发春雷;盛夏,太阳辐射强烈,大气不稳定能储存多,雷暴出现频繁;秋冬以后,太阳辐射减弱,因而雷暴逐渐消声匿迹。

  雷暴在地球上任一时刻均有2000多个,平均每秒钟有100多次闪电,每个闪电的强度可以高达10亿伏。一个中等尺度的雷暴的功率约有1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海南省是雷暴的高发区,每年一般3月至10月有雷暴,年平均雷暴日110天至120天,最多年份达149天。

  雷电对地面的人畜、森林、电力、电信及工业、民用设施等造成破坏称为雷灾。全球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0亿美元,死亡人数达6000人以上;我国每年雷击伤人数超过1万人,其中死亡3000多人;海南省每年雷击伤亡人数约50人。该省气象部门自从1995年开展防雷安全工作,据近年统计的海南省雷击伤亡人数:1997年死亡23人,伤15人;1998年死亡24人,伤26人;1999年死亡5人,伤9人;2000年上半年死亡8人,伤7人。

  雷击着火是森林业最主要的灾害之一。我国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的30%起因于雷击,海南省每年也常有雷击森林起火的情况。雷电不但烧毁森林,而且破坏森林中的生态生长过程,引起林木的虫害。

  自从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后,建筑物似乎不该有雷灾了,但事实上这方面的灾害仍不可低估。近年来,由于城乡用电、电视、电话等的普及,致使建筑物受雷击成灾的情况更有增长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以及微波站天线塔、BP机发射与接收天线塔等,都会引起落地雷而使本身所在建筑物及附近建筑物遭到祸害。还有种种架空的长导线也会引雷入室,使避雷器失去作用。这种雷害对象的转移,主要不是建筑物本身的损失,而是室内电器、电子设备的被毁,甚至祸及人身。此外,电力、电信、气象、航天、航空和火箭发射等部门的雷灾也屡见不鲜。它不仅造成各种技术设备的直接损失,更严重的是祸及生产、工作、科研、生活、交通等。为适应雷灾的新形势,我国从80年代开始应用现代防雷技术,强调全方位保护、综合治理、层层设防,把防雷当作一个系统工程,采取一列的现代防雷技术措施和技术装备,全方位地堵截雷电的任何入侵通道,尽可能地把雷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来源于2000年8月14日《中国气象报》作者:赵茂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