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理学家吕祖谦写了588天的“气象日记”
来源: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2019-11-20
分享到:0

王元红

  我国古代,气象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也不成熟,古代气象学家也常常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等。古代资料记载的与气象有关的学者有很多,例如吕尚、管仲、沈括、吕祖谦等。其中,吕祖谦是一名理学家,他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同时,吕祖谦还是古代一位非常优秀的气象观测员。你可能会奇怪,理学家怎么就观测天气了呢?

  吕祖谦生于1137年,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他参与重修《徽宗实录》,编纂刊行《皇朝文鉴》,淳熙八年(1181年)卒。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吕祖谦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也就是说,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他并非一个空谈理论的人,而是希望亲身实践,了解、感知许多事情。正因如此,他才记录了自己的很多感受和体验,包括当时的天气。

  吕祖谦的作品集叫《东莱集》,共40卷。《四库全书总目》当中对《东莱集》有这样的评价:“所撰文章关键(《古文关键》),于体格源流,具有心解。故诸体虽豪迈骏发,而不失作者典型,亦无语录为文之习,在南宋诸儒之中,可谓衔华佩实。”“衔华佩实”是对吕祖谦文章最妥帖的评价,按照现在的话说,吕祖谦的文章不仅有品,还有料,而且接地气。

  《东莱集》中,有《入越录》《入闵录》和《庚子辛丑日记》,记载了大量当时的天气、气候、物候状况,特别是《庚子辛丑日记》,气象记录更多。

  从1180年正月初一到1181年7月28日共588天的时间里,他记载了金华地区每一天的阴、晴、风、雨、雪、寒、热、雷、霜等天气现象,以及与天气现象对应的杏树、桃树、海棠、菊花等20多种植物开花的时间和具体状态,详细记录了首次听到春禽或秋虫鸣叫的情况。这些资料,是中国古籍当中连续记录时间最长、气象要素最齐全的气象观测资料,可以说,吕祖谦是古代物候学的开创者和典型代表。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优秀的气象观测员,怎么就不继续记录了,时间似乎还是短了一点。实际情况是,1181年7月29日,吕祖谦因病逝世。也就是说,他的气象和物候观测与记录工作一直持续到他病逝的前一天。

  《庚子辛丑日记》成为吕祖谦的绝笔,朱熹在为其写跋时称,吕祖谦病中记物候日记,无一日间断,“至于气候之暄凉,草木之荣悴,亦必谨焉。”而竺可桢先生,作为现代物候学的创立者,他对《庚子辛丑日记》非常推崇,多次在文章中提到该书对现代物候学的影响。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9年11月19日四版 责任编辑:王美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