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雨冷暖与登山
来源:《气象知识》   发布时间:2020-05-15
分享到:0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当人们登上高峰时,眺望群山,嵯峨叠起,俯视大地,美景尽收眼底。一种傲然屹立、实现自我、敢攀高峰的英雄之感油然而起。随着山地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登山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登山有两种:一种是休闲旅游活动,多指游玩几百米到3000多米的山。另一种是攀登5000米以上高山的登山活动。

  我国有很多名山,如泰山、黄山、华山、庐山、五台山等都在1000-2000多米之间。在这些山区,林木花草能够产生大量的、具有抑菌功能的挥发性物质,山区瀑布流水的撞击会使空气中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空气洁净,氧气充足,置于山中,心旷神怡。适度登山,不仅锻炼人的腿部肌肉,又因山上气压较平地为低,登山还可增大人的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增强人的体质。从峡谷走到山顶,还可欣赏山水花鸟的自然景致,感受不同高度的天气变化,认识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了解不同地点古老地层的地质构造,聆听飞鸟虫鸣,接近野生动物,做一番生态调研,充分领略美丽神奇的自然遗产。与此同时,还可感受名山文化。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文人墨客的诗词楹联、各种风格的古代建筑和塔桥民居,都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传承了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

  由于对大多数健康情况良好的人来说,在这些不太高的山上漫步,一般不会出现缺氧情况,天气变化也不十分剧烈,遭受气象灾害的危险不是很大。大多数地区已经进行了较好的旅游开发,行路安全基本上都有保障。过去认为只有秋季天高云淡、层林尽染、泉水充盈、气温适宜是游山玩水的最佳时机的说法已经有些片面。

  现在很多名山旅游区都在开发自己本地区在各个季节的旅游资源,宣传不同季节的旅游强项。春季看山花,林木青翠,山花烂漫,鸟语花香,搞一场登山比赛十分过瘾;夏季玩山水,飞瀑垂壁,溪水清澈,河水奔腾,弄一次水上漂流非常豪放;秋季观山景,蓝天白云、丹枫绚丽、色彩斑斓,来一个山间摄影实在惬意;冬季赏雪景,白雪皑皑、玉树银花、冰灯异彩,玩一把溜冰滑雪分外痛快。总之,人们可根据不同季节的情况,带上防风、防晒、防雨、防冻、防滑等生活用品去登山望远了。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山的另一种形式是攀登人迹罕至、气候恶劣的、5000米以上的高山峰顶。它是一项具有探险性质的、挑战生命极限的体育运动。

  当登山者依靠科学的知识、必需的设备、强壮的体力、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合作,战胜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时,都会产生一种征服艰难、实现自我的成就感,体会出一般人所得不到的愉悦、自信与骄傲。正是登山具有这种“探险性”、“挑战性”和“自我实现感”,因而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加盟远足。

  是不是山越高越难攀登呢?答案是否定的。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为世界最高峰,现已有800多人登顶。世界上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4座,其中有些虽在高度上不及珠穆朗玛峰,但至今仍无人能将其踩在脚下。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恶劣的气象条件。

  仅就天气情况恶劣多变这一点,就有许多的不利因素影响着取得成功。以珠穆朗玛峰为例,适宜攀登的气象条件是:

  1.在7000千米高度以上,风速要小于18米/秒。

  2.登顶前后几天内无降水或只有少量降水。

  3.7000米以上,每天云蔽山的时间要少于3小时。

  4.一般来讲5月份的气候条件是最适宜登山的。

  在攀登过程中,登山队员应注意哪些气象条件,趋利避害呢?

  高山地面风速在一天内变化很大。下午风速最大时可达20米/秒以上,也就是8级以上。这时候人们就绝对不能在高山上活动了,弄不好会被吹入山谷。

  大气压力随高度降低。7000米以上,空气非常稀薄,大气压力不到海平面的40%。高山缺氧对居住在平原的人有相当的影响。有人高山反应很快,到山上当天就有反应。有人反应较慢,第2天或第3天才有反应。缺氧反应因人而异。反应轻的头痛但不明显,食欲不好,有2小时以内失眠。有人反应比较明显。头痛,食欲减少,恶心偶尔呕吐,失眠达4小时左右。反应重的人持续性头痛,食欲不振,卧床不起,多次发生恶心呕吐,失眠在4小时以上。感冒常使高山反应加剧,如不及时治疗,容易转为肺水肿和肺气肿,重者转为脑水肿,危及生命。

  大气温度随高度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大约6.5℃。8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是在春秋季有利登山的时段,顶峰平均气温也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高处不胜寒,攀登时必需采取防冻措施。

  高山的冰川径流量在一天内变化很大,下午的径流是上午的5~6倍。通过河流时要选在上午,否则有被水冲走的可能。

  高山上还可能发生滑坡、岩石崩塌、雪崩和泥石流(由暴雨、冰雹、冰雪融水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等自然灾害,登山时应走山脊路径,以减少雪崩、泥石流和山洪等所造成的威胁。

  因此,攀登高山时要在气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即便是适宜的气象条件也要慎重确定最佳路线、攀登时间、宿营地点、通信工具以及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采取的应对措施。

  心存高远 科学登山

  8月7日,北京大学登山队在攀登喜马拉雅山山脉希夏邦马西峰(海拔7279米)时5人遭遇雪崩。遇难的消息牵动着人们的心,惋惜之余,“在校学生如何开展登山活动”也成为了人们讨论的一个话题。

  登山是一项风险性很大的运动,登山中常会出现意外情况,如何减小由气象原因带来的危险,让我们听听气候专家是怎么说的。

  气候专家林之光先生指出:“冬季是珠峰地区全年最不利的登山的季节,主要是严寒和大风。根据珠峰地区电子探测仪资料,在珠峰高度上,冬季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36℃,极端最低气温在零下60℃左右。1月平均风速约35米/秒,最大风速85米/秒。从气温和风速来说,夏季应是全年最适于登雪峰的季节。可是夏季登山有另一个杀手,就是大量降雪引起的雪崩。学校往往在暑期安排登山活动,此时正值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高山上降雪量大,因此不利于攀登很高的山,特别是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山往往发生雪崩。如果暑期计划到西南地区登山,登山高度最好控制在雪线高度(一般在5500米)以下。

  他还进一步谈到:“登山失利常与不当选择季节有关。什么时间攀登雪线以上的高山顶峰合适呢?老天毕竟还给到西南地区登山的人留出了两段时间不长、相对有利的登山时间。一段在春季约5月初到6月上旬(南坡5月下旬),一段在秋季大约9月中旬到10月上旬。因为春季段中雨季尚未开始,风速又已明显减小。例如珠峰高度上5月平均风速为18.5米/秒。5月平均气温也比1月上升了9℃,达到了零下27℃。秋季则是雨季已经结束而尚未开始大风的季节。例如珠峰高度上9月下半月到10月上半月平均风速约17米/秒,平均气温约零下24℃。希夏邦马峰历史上有一次登顶成功,即中国队,时间就是选在5月。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性,也不是任何雪山人们都可以攀登的,如梅里雪山6000多米,雨季长、降雪多,全年都可能发生雪崩,这是梅里雪山特殊的气候条件决定的,至今无登山队能登顶。”

  由于登山运动的危险性、残酷性,使得它与其他各类竞技体育不可相比,从事这项运动的人要积累丰富的登山经验,才有可能向世界高峰冲刺。对于登山实践机会较少的人,提出攀越著名的雪山顶峰,需要特别慎重考虑。登山前除了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外,还要从气象部门和登山部门那里了解所要登山的特殊气候条件。建议在登山过程中有人负责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时获取气象情报。出发前掌握好山上天气变化的情况,制定各种防犯措施。总之,重视气象预报服务在登山中的保障作用,是登山成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来源:《气象知识》 责任编辑:王美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