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开始,陕西南部、四川盆地迎来强降雨,未来几天,随着暖湿气流的持续加强北输,强降雨还将逐渐影响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此次强降雨与华西秋雨有何关系?对即将开始的秋收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四川、陕西等地气象专家详细解答。
最强降雨时段将出现在9月19日至20日
9月18日至20日,四川盆地、江汉、黄淮、江淮自西向东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其中,四川盆地东部、陕西南部、江汉、黄淮南部、江淮、江南东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上述地区累计降雨量为40至80毫米,部分地区将达100至180毫米,重庆北部、河南东南部、安徽西部等局地超过250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为20至50毫米,局地达80毫米,并伴有8至10级大风、雷暴等强对流天气。气象专家表示,最强降雨时段将出现在19日至20日,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陕西东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山东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将达到大暴雨(100至160毫米)。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9月18日至27日)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表示,当前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与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的西南风水汽“长河”相碰撞,冷暖交汇、水汽充足,同时加上西南低涡的影响,导致四川、江汉、黄淮出现大范围降雨。19至20日,雨带南压至江淮,将给苏皖北部带来大范围降雨。
此次降雨是传说中的华西秋雨吗?
已经到了9月中下旬,四川、重庆等地降雨为何依然频频?这就不得不提华西秋雨了。华西秋雨是我国华西地区秋季(9月至11月)特有的天气现象。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暖湿空气在该地区相遇,使锋面活动加剧而产生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主要影响区域为四川、重庆、贵州、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南部及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等地。
今年华西秋雨于8月23日开始,较常年偏早20天,但各地进入华西秋雨的时间并不相同。
对于四川来说,8月21日进入秋雨季,秋雨开始期比常年(9月6日)偏早16天,18日至20日的强降雨过程属于华西秋雨。四川省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高工孙昭萱介绍,今年,四川华西秋雨虽然开始期偏早,整体偏弱,但局地降水强度较大,9月1日至18日,四川盆地平均降水量与历年相比正常略偏少,但强降水造成盆地西部的德阳、成都、眉山、乐山四市的西部,雅安北部以及盆地东北部的遂宁、南充、广安等地降水偏多。
“9月18日至20日的降雨属于华西秋雨的范畴。目前陕西中南部阴雨天气持续,按照华西秋雨监测标准,陕西今年秋雨于8月23日开始,较常年偏早20天,为1982年以来最早。”陕西省气候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蔡新玲介绍。
虽然降雨即将影响重庆,但根据《华西秋雨监测业务规定》,重庆本地尚未进入华西秋雨期。预计此次降雨在18日至19日期间,集中在渝东北地区,从20日开始降雨范围显著增加,20日至24日重庆大部地区将出现降雨,预计将达到华西秋雨监测标准,重庆将进入华西秋雨阶段。
此次强降雨对农业影响几何?
目前,全国大部秋收作物处于产量形成的后期,西南地区秋收已大面积开展,其中,四川盆地一季稻和春玉米收获基本结束,西南高海拔地区、湖北一季稻、大豆等秋收作物处于收获阶段;其余地区大部夏玉米、一季稻等未进入大范围收获阶段。
预计,9月18日至20日,四川东北部、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苏皖北部农田渍涝风险高,将影响秋收作物后期灌浆及产量形成,增大已成熟作物机收难度。建议及时清沟理渠、排涝散墒,避雨抢收已成熟作物。
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游超介绍,华西秋雨对四川的农业生产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秋季蓄水对作物种植影响很大,可以用于来年的农业生产用水,一定量的降水对作物应对冬干春旱特别是春耕春播作用明显,有助于旱地作物越冬。另一方面,如果华西秋雨出现的早、持续时间长,则会影响水稻收晒,绵绵不断的秋雨,会导致田土过湿,影响作物幼苗生长或者移栽成活。截至目前,四川水稻、玉米收割超过八成,秋收进展顺利。
9月18日至19日秋收农用天气预报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作者:唐淼 马楠 任俊 邓彪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