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2日,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为农业生产带来多重考验。北方设施农业面临大风降雪威胁,南方春播区则需应对强对流天气冲击。“倒春寒”的来临,恰逢春耕春播南北衔接关键阶段,如何科学防灾减灾,确保全年粮食生产开好头?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赵秀兰。
赵秀兰介绍,目前,南方春耕春播已全面铺开。华南和江南正处于早稻播种育秧阶段,华南部分地区早稻已开始移栽;西南地区一季稻、春玉米和马铃薯处于播种出苗阶段。随着4月中旬北方春播大范围启动,春播工作迎来南北衔接的转折阶段。
然而,冷空气的突然造访打破了常态——北方多地24小时内降温可达12至16℃,阵风达8至10级,局地可达11至13级。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西北部、吉林东部、辽宁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有中到大雪或雨夹雪,局地暴雪或大暴雪,甘肃南部、陕西中部、山西南部至北京北部一带最低气温将跌破冰点。南方亦是风雨交加,预计4月11日至12日,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及华南北部和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在北方农业主产区,冷空气的威胁呈现降温、大风、暴雪的“三重叠加”效应。剧烈降温对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中部、山西南部等地部分处于拔节期的冬小麦带来轻度霜冻害风险。4月9日,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设施农业和畜牧业风灾和雪灾风险预警。8至10级阵风足以掀翻未加固的温室棚膜,伴随而来的暴雪可能压垮承重不足的蔬菜大棚。对此,赵秀兰建议,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设施温棚、牲畜圈舍要做好防风加固及防寒保暖工作,暴雪过后应立即清除积雪,防止棚舍受损倒塌;冬麦区可采用灌溉、叶面喷肥、覆盖“三管齐下”的防冻措施;暴雪区域的春播可暂缓,待气温回升后进行抢播补种。
南方的天气挑战则来自“风雨交织”。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将短暂影响春玉米、水稻等作物播种。短时强降水可能导致秧苗被淹,雷暴大风可能刮倒裸露的秧苗,连阴雨也易导致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等发生发展。对此,农业生产需打出“时间差”。开展春播作业等农事活动时要及时关注最新天气预报,注意避开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时段;雨后及时排湿散墒,促进冬小麦、油菜开花结实和充分灌浆;及时喷施生物菌剂,既防病害又促根系发育。不可忽视的是,降水的到来利于补充土壤水分和增加库塘蓄水,南方各地应注意抓住降水时机,加强库塘蓄水,保障春播生产和夏收粮油作物生产用水。
(作者:闫泓 责任编辑:苏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