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温高雨少影响,华南、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以及四川等地气象干旱快速发展。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陕西、河南、甘肃东部等地目前存在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其中,陕西西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特旱。这次干旱由哪些原因所致?有哪些特征和影响?还将持续多久?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
“春季以来的这场干旱与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尤其是东北冷涡有关联。”高辉介绍,自4月以来,东北冷涡活跃且位置偏南,导致东部地区盛行北风距平,抑制了热带水汽向以上干旱区的输送,水汽难以到达长江以北地区,造成陕西、河南、甘肃东部干旱持续。
这次干旱呈现出前期扩大、近期有所减缓的特征。4月18日,全国中旱及以上气象干旱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其中,特旱面积达到47.7万平方公里,均为春季以来最高。
这次干旱在广西、江苏、山西、甘肃等省(自治区)呈现极端性。在广西和江苏,自1月1日以来的平均干旱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在陕西和甘肃,自3月1日以来,两省平均降水量均偏少五成以上,分别位列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和第二少。受干旱影响,广西南部、中部部分地区江河、水库水位下降明显。
在冬小麦区,如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灌溉条件不足的麦田长势偏差。在河南西部和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中南部和陕西等地,土壤轻到重度缺墒,对小麦灌浆不利。江苏部分地区则因旱情较重导致晚播麦生育进程不整齐,部分小麦因旱发生卷叶。
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部分地区因干旱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
据预测,未来十天,云南、广西等地将有较强降水,气象干旱趋于缓解。但西北地区东部、华中北部等北方旱区降水较少,干旱仍将维持。预计5月底至6月初,华北西南部、华中北部、西北地区东部等旱区降水偏多,气象干旱将逐步缓解。
(作者:刘蕊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