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记者从中央气象台获悉,自24日起,新一轮暴雨过程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主雨带位置调整至西南地区东部至黄淮等地。影响区域有哪些?强度如何?为何近期南方降水频繁?要如何防范?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进行解读。
一问实况
自6月17日夜间以来,西南地区东部至江汉、江淮、黄淮一带出现强降水天气。这条横跨千里的雨带东段自淮河以北逐渐南压至长江下游沿江一带,大别山区等地累计雨量大;西段影响广西、贵州、湖南等地,雨带稳定少动,落区重叠,累计雨量、持续时间具有极端性。最强降水时段在20日至21日。
22日,上海、浙江、江西、贵州、广西、云南、四川等地部分地区强降雨持续,此轮区域性降水过程趋于尾声。23日,雨带东段有所减弱,西段维持。
二问发展
自24日起,新一轮强降雨将自西向东发展,移动较快,整个雨带位置较前期有所北抬,西南地区东部、江南西北部、江汉、黄淮等地有一次较强降水过程,大部地区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到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三问成因
张芳华表示,受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弱冷空气南下的作用,24日将有西南涡在四川盆地生成并向东北方向移动。24日至27日,受西南涡、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等天气系统共同影响,川渝黔湘鄂等地将会出现强降水。
“相较上次过程,这次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势力均不太强,且系统移动较快,因此面上累计降水量不及上次,但局地雨强大、累计降水量仍可能超过200毫米。”张芳华说。
四问防范
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与前期暴雨受灾地区高度重叠,需关注降水叠加效应,部分地区致灾风险高,需加强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险与应急处置,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防范,并防范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
在南方持续出现强降雨的同时,北方地区则被高温“控制”。23日至25日,河北、天津、北京、河南北部、山东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西部以及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疆盆地等地将仍持续出现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至39℃,局地可达40℃以上。气象专家提醒,公众需注意补水,做好防暑防晒工作,老人、小孩及体质较弱人群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活动。
(作者:刘倩 责任编辑:黄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