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2024年8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24年8月新闻发布会于8月1日(周四)14时30分举行。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亚伟主持发布会。出席发布会的专家有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章建成、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发布内容包括:7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8月气候趋势预测及气象服务提示;入汛以来气象服务工作情况通报。

视频直播

图片实录 更多>>

文字实录

王亚伟: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中国气象局8月新闻发布会。我是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亚伟。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邀请到了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章建成先生和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先生发布相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贾小龙: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首先我介绍一下7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7月,暖湿特征明显,极端强降水与极端高温并存。全国平均气温为23.2℃,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多(1996年7月148.0毫米,1998年7月146.8毫米)。辽河、淮河、黄河、海河、长江、松花江流域降水均偏多,其中淮河和辽河流域降水量偏多1倍以上。黄淮等地7月中旬发生旱涝急转。

7月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如下:

一是暴雨过程频繁、南北跨度大、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7月山东(402.7毫米)和吉林(291.8毫米)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河南(368.0毫米)和辽宁(337.2毫米)为次多;月内共发生8次区域性暴雨过程,33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河南社旗(384.7毫米)、湖南衡山(334.7毫米)、山东平邑(306.9毫米)日降水量超过300毫米。华北雨季于7月22日开始,较常年(7月18日)偏晚4天,7月30日北京经历了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二是两个台风先后登陆我国,台风“格美”云系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风雨影响大。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是今年以来首个超强台风,7月25日先后在台湾宜兰、福建莆田两次登陆;其移动速度慢,在江西境内维持时间长达25个小时;累计雨量大,24-28日福建、广东、湖南、浙江等省共有40个国家站累计降水量超过250毫米,9个国家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大风持续时间长,浙江东南部沿海、福建中部沿海等地长达4天。

三是南方遭遇大范围持续高温过程。多地连续高温日数超20天,共有59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或持平历史极值。其中湖南慈利(41.6℃)、湖北通山(41.5℃)、浙江丽水(41.5℃)等地出现41℃以上高温天气,7月22-23日35℃及以上的高温覆盖面积均超过200万平方公里。

四是强对流天气极端性突出。7月累计发生6次强对流过程。月初,河南和山东接连出现局地8~11级雷暴大风,局地最强风力达46.7m/s(河南鹤壁)。7月5日,强龙卷袭击山东菏泽,造成较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6.72万条,其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6.37万条。强对流、大雾、暴雨、高温、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预警信息同比增加,强对流、暴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均为近年来(2017-2023年)同期发布量最高。全国共发布红色预警信息2492条,其中暴雨红色预警信息占全部的66.6%,较近年来(2017-2023年)同期平均值增加84%。

下面介绍一下未来10天,也就是8月1~10日的天气预报。未来10天,北方降水过程频繁、南方持续高温。

降水方面,预计8月上旬,主要降水区位于东北地区、华北、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等地,降雨过程频繁,主要降水过程出现在8月2-4日,5-6日以及8-10日。

华北、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以及黄淮地区以小到中雨为主,局地有大到暴雨并可能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对流性天气,四川盆地、云南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上述地区累计降水量一般有50~90毫米,部分地区有100~150毫米,局地有200毫米以上;上述大部地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7成,部分地区偏多1倍左右。

高温方面,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大陆高压控制影响,预计8月上旬,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北部、福建北部、重庆以及新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等地有4~8天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5~38℃),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部分地区可达39-42℃。

第三方面,介绍一下8月气候趋势预测及相关的服务建议。

降水方面,预计8月,东北、内蒙古大部、华北、华东北部、华中北部、华南南部、西南地区南部、西北地区东部、新疆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东北大部、云南、新疆北部等地偏多2~5成。我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其中江南、江汉、西藏西部等地偏少2~5成。

气温方面,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浙江、福建大部、江西、湖北东部、湖南大部、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北部、甘肃大部、宁夏、青海北部、重庆西部、四川大部、西藏大部等地偏高1~2℃。

台风方面,预计8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3~4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5.6个)偏少;有2~3个台风登陆我国,台风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主要影响华南、华东沿海,同时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长江以北地区。

根据8月气候趋势预测,有四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一是防范暴雨洪涝风险及强降水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东北、华北、华东北部、华南南部、西南地区南部及内蒙古中部和东部、新疆北部等地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高,黄河中下游、海河流域、松辽流域可能出现汛情。建议防范强降水可能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与城乡洪涝风险,加强隐患点巡查排查,做好重点人群避险转移工作;提前疏通沟渠,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减轻农田渍涝风险。

二是防范台风影响。预计有2~3个台风登陆我国,主要影响华南和华东沿海地区,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建议密切关注台风预报预警信息,提前采取避险措施,防范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大风和风暴潮灾害。

三是防范江汉江南西南等地高温热浪。四川盆地、江汉、江南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建议户外出行、生产施工等相关人员做好防暑降温措施,以及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准备工作,并针对水稻、棉花等作物做好高温危害防范。

四是防范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的阶段性干旱。长江中下游及重庆大部等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部分地区可能遭遇阶段性干旱。盛夏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建议上述相关地区抓住有利天气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加强塘坝水库的蓄水保水工作,并合理开展水源管理和调控。同时,风干物燥易使林火风险等级高,建议做好林火防范措施。

王亚伟:谢谢贾小龙先生。下面由我为大家通报入汛以来气象服务工作情况。

今年4月1日入汛以来,我国强降雨过程多、历时长,极端暴雨、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频发,致灾性强。中国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气象力量。

从几个方面给大家做介绍。

一是强化极限思维,坚决扛起气象防灾减灾政治责任。

中国气象局2次召开汛期气象服务动员会,分区域、分流域组织30余次工作调度,“一省一策”“一流域一策”压实责任。建立汛期气象服务整改台账和落实清单,公布131项支撑汛期气象服务的科技成果。组建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服务国省协同工作专班,完善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持续健全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和流程,进一步明确“叫应”职责、业务流程、督查考核等要求,巩固压实工作闭环。

二是加快科技能力提升,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监测预报能力有效提升,防汛重点地区气象观测站间距接近8公里。天气雷达数量达到546部,全国天气雷达距地1公里高度覆盖率达到43.6%;新建3个浮标站和218个漂流浮标仪,依托天气雷达、地基垂直遥感系统和北斗探空等新装备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开展强对流、台风等协同观测,完成10个新建大气本底站和128个北斗探空系统建设;智能网格预报向三维、全球拓展,预报准确率平均提高4.6%。

气象预警准确性、指向性持续增强,全国强对流预警信号指导产品空间分辨率提升至1公里,中短期气象灾害风险预估全面业务化,试验开展3小时内逐10分钟更新的山洪气象风险短临预警,在17个城市试点开展城市暴雨积涝气象风险预警;联合工信部启动移动通信5G、小区广播技术在靶向快速信息发布中的试点应用,重点针对智慧农业,服务新型农业主体26万个,服务涉农人员近200万人。

三是着力机制完善,增强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实效。

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更加深化。加强与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农业农村等防汛重点部门的互动联动,入汛以来,联合发布气象风险预警7300余条,较去年同期提升60%。开展浙皖闽赣四省边际城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区域协同标准试点建设,推动暴雨等气象灾害分段防御升级为全域防御。重庆市沙坪坝区由气象部门牵头建成数字化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建立了数字化、扁平化、闭环式防汛救灾指挥调度新模式。

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更加细化。“一省一策”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如福建的“1262”模式,根据分阶段、分区域、分等级的预报预警,分别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提前2小时转移高风险区人员。今年6月9日至18日,福建出现长达10天的持续性强降水,福建省气象部门强化“1262”联动防汛,暴雨红色预警100%“命中”,平均提前86分钟,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叫应”更加实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市县气象部门均建立高级别气象预警“叫应”机制。入汛以来,各级气象部门及时“叫应”提醒各级党政领导和防汛应急主要责任人30万人次。江苏、江西等14个省先行先试,推进“闪信”等信息强制提醒新技术应用。今年6月16日至7月2日,湖南遭遇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气象部门充分利用“闪信”发布高级别预警信息190期,覆盖省内各防汛责任人14.1万人次。

四是聚焦重要领域,激发气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实施“智慧农业气象+”赋能行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干热风风险预警,挽回小麦损失约30亿斤;提供精细化预报和病虫害风险信息,助力精准防控和“一喷三防”全覆盖,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比同为大流行的2021年减少41.6%。联合农业农村部在7省(自治区)11个市和7个县开展农业气候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实施“气象护航现代化产业”增益行动。牵头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启动123条新增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工作,联合交通运输部发布重大公路气象预警53期。印发《能源气象服务行动计划(2024—2027年)》,建立全链条、全场景、一体化的能源气象服务业务。组织开展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

下一步,中国气象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精神,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确保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更加牢固,气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

我的通报就是以上内容。

王亚伟:下面是媒体提问环节。

东方卫视记者:刚刚经历了今年以来最强的台风登陆,截至目前,生成和登陆的台风数、台风强度较常年同期情况如何?

章建成:截至7月底,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4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平均(7.8)偏少3.8个,有3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常年平均(2.5)偏多0.5个。台风平均极值强度27.7米/秒,较常年平均略偏弱。

其中台风“格美”7月25日00时前后在台湾省宜兰沿海第一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48米/秒,强台风级),25日19时50分前后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台风级);登陆后西行北上强度逐渐减弱,27日夜间在湖北省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28日8时对其停止编号。“格美”台风路径复杂,近海快速增强,是本年度到目前为止最强的台风,也是唯一的超强台风。台风“格美”的风雨影响范围广,湖南、辽宁、江西等地1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据媒体报道,7月22日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请问原因是什么?我国的高温天气持续,预计未来何时能缓解?

贾小龙: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的公报显示,7月22日成为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7月22日全球日平均气温为17.15℃,超过了前一天(即7月21日)创下的17.09℃以及2023年7月6日创下的17.08℃的纪录。

2024年7月21-22日,全球日平均气温突然上升主要是因为北半球特别是北美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及南极洲大部气温远高于气候平均值。

7月下旬初,受到前期厄尔尼诺事件衰减和大西洋海温显著偏暖的影响,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系统异常强盛,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大部分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会产生不断增温。特别是欧洲西部上空和北美大部上空出现“热穹顶”现象,也就是高压停滞不动,像个罩子一样把热空气盖在热浪发生区域,导致多地极端高温的出现。

根据预测,8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8月上中旬,我国还有两次明显的高温天气过程,8月下旬,高温天气将趋于缓和。

其中8月上旬,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大陆高压控制影响,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北部、福建北部、重庆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等地有4~8天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5~38℃),其中8月3-7日南方地区高温天气范围大、强度高,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39-42℃。

红星新闻记者:过去一段时间多地高温破极值,面对高温高湿的“桑拿天”,公众应当如何做好防范?

章建成:面对高温高湿“桑拿天”,公众应当做好个人防护,降低高温相关疾病风险。尽量避免在气温最高的时段外出,高温天气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晒和补水,建议饮用含盐、含矿物质的水,少量多次,避免因排汗过多而造成水盐代谢紊乱引起身体不适。如果出现了头晕、恶心等症状要及时到阴凉通风处避暑补水,情况严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另外,高温热浪天气,戏水游泳等涉水活动增多,需要提醒青少年谨防溺水事件的发生。

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也不能过度防暑。长期处于温度过低的空调环境下会诱发空调病,老年人基础性疾病的风险也会加大,建议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此外,骤然大量饮用冷饮会引起肠胃痉挛,诱发肠胃炎等疾病,建议适度控制冷饮数量。

央广网记者:时值暑假期间,很多家长都带孩子出游,面对复杂的天气,需要注意哪些天气?此时哪些地区出游比较推荐?特别是对于孩子的出行安全,有哪些建议?

章建成:暑假期间也正是我国主汛期,期间我国大部地区尤其是中东部各地强降雨、强对流、高温天气增多,需要高度重视这些高影响天气对旅游出行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暑期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趋于活跃的季节,台风天气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可能会对旅行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出行前一定要提前了解目的地天气情况,及时关注台风预警信息,提前调整旅游行程安排,避免前往台风影响地区。

根据预报,8月上中旬我国还将有2次高温天气过程,推荐广大公众前往全国的避暑旅游目的地进行避暑。暑假期间,我国的新疆北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以及西藏、青海、云南、贵州等地气候舒适度等级高,可以结合各地的旅游资源选择合适的出行目的地。

时值盛夏,外出游玩要提醒孩子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生水。户外活动时,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给孩子涂抹防晒霜,戴帽子和太阳镜,避免长时间曝晒导致中暑和晒伤。另外,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一些旅游景区的江河湖泊等水位较高,带孩子在滨水或涉水游玩时,一定要密切监督孩子,防止孩子私自下水,避免发生溺水事故。

王亚伟: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