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2022年5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22年5月新闻发布会于4月28日(周四)15时举行。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王亚伟主持发布会。出席发布会的专家有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裴顺强。发布会的内容包括:4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回顾;5月气候趋势预测(“五一”假期天气)及气象服务提示;《2021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回答记者提问。

视频直播

图片实录 更多>>

文字实录

王亚伟:各位线上的网友、各位线上的媒体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中国气象局2022年5月份新闻发布会,我是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来自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王亚伟。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举行,非常感谢各位媒体记者的理解。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裴顺强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有三个发布环节,首先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4月份全国天气气候特点和5月份气候趋势预测。 

王亚伟:我为大家介绍一下4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主要气候事件。

今年4月以来(截至4月27日),全国气候总体呈现“气温高,降水少”的“暖干”特点。全国平均气温为12.4℃,较常年同期偏高1.3℃,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全国平均降水量36.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1%。

具体看有以下特点:

一是冷空气次数明显偏多。4月以来,有5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较常年同期明显(2.8次)偏多。其中4月12-15日的强冷空气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大,过程降温幅度超过8℃的国土面积达244.7万平方公里。受其影响,中东部地区先后出现2~3天大风天气,对正值开花期的果树、设施农业以及春耕春播有短暂不利影响。

二是沙尘天气过程数偏少。4月以来,北方遭遇3次沙尘天气过程,次数较近20年(2000-2020年)同期平均值(4.3次)偏少。三次过程等级较弱,均为扬沙天气。

三是华北南部、华中和华东北部出现气象干旱。4月以来,陕西中北部、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大部等地气象干旱露头并持续发展。4月27日,全国中度以上气象干旱面积达69.8万平方公里。

四是强对流天气频发,局地灾害影响重。4月以来,全国共有13个省(区、市)遭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其中贵州、江西、福建、湖南灾害影响较重。特别是4月23-25日,贵州多地出现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冰雹最大直径有12毫米,最大风速达27.8米/秒。

五是南方区域性暴雨引发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4月以来,南方出现2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别出现在13日和24-26日。其中24-26日暴雨过程引发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和河南等地出现洪涝灾害。

王亚伟:4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2.4万条,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2.8%。其中,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冰雹预警、雷雨大风预警同比增加6.2倍、2.2倍和2倍。这些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决策和基层组织临灾避险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王亚伟:“五一”假期天气方面:

预计“五一”假日期间(4月30日至5月4日),北方大部地区将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明显回升,仅有东北地区多弱冷空气活动,气温波动较大;南方地区前期有降雨天气,华南沿海地区和南海中北部海域有较明显风雨,后期南方大部天气转好。

王亚伟:5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和气象服务提示方面:

降水方面:预计5月,京津冀地区、山西东部、山东北部,长三角和安徽南部、湖北东部,以及四川西南部、云南西部、西藏东部等地偏多2~5成,福建南部、广东大部、海南、新疆大部等地偏少2~5成。

气温方面:预计5月,江苏、上海、安徽、湖北东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云南等地偏低1~2℃,全国其余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根据5月气候趋势预测,有四方面的气象服务提示建议:

一是防范气象干旱,做好森林防火。5月,华南特别是广东、福建南部、海南等地降水偏少,需做好蓄水和节水抗旱工作;我国北方地区需做好森林草原火险防范工作。

二是防范降水多对春播的影响。北方春播区应注意趁墒抢墒播种;东北地区北部注意排涝散墒,防范春涝影响春播进度。 

三是防范暴雨及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5月,华东、华中、西南地区西南部等地降水偏多,应加强防范强对流天气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注意防范道路湿滑可能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四是防范气温起伏。5月,东北北部、华北南部,以及湖北、安徽、江苏等地气温偏低,北方地区会发生大风、沙尘等天气过程,需注意防范倒春寒天气对人体健康和人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王亚伟:这是第一个环节发布的内容。第二个环节有请裴顺强为大家发布《2021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

裴顺强:各位媒体朋友,向大家发布《2021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的主要内容。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中国气象局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积极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总体部署,加快推动能源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2021年,中国气象局组建了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主要从事风能太阳能研究与服务,负责中国气象局对外发布相关资源详查评估等工作。主要定位是:一是服务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下国家新能源发展需要;二是开展面向新能源领域的业务建设和服务;三是对省级气象部门进行服务指导和技术支撑;四是完善协作机制,为新能源气象服务行业和相关企业提供基础支撑等。

裴顺强:《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是风能太阳能中心面向能源行业和社会公众发布一个重要产品,能够为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提供资源监测评估支撑。今天发布的年景公报主要分析了2021年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情况和相对于近10年、30年平均资源量变化情况,下面我对公报内容做个简要介绍:

一、2021年我国三北地区大部、青藏高原等地风能资源较好

2021年,我国东北地区西部和东北部、华北北部、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北部和东部、西北地区西北部、西藏大部、华东东南部沿海等地等地高空70米风力发电机常用安装高度的风能资源较好,有利于风力发电。

二、2021年全国风能资源为正常略偏大年景

与近10年(2011-2020年)相比,2021年,全国风能资源为正常略偏大年景。1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较近10年偏高0.18%。山西、宁夏、内蒙古、河南、四川等地70米高度风能资源较近10年偏好,上海、贵州、海南、广东、青海、湖南、北京、甘肃等地风能资源较近10年偏差。

三、2021年我国太阳能资源西部地区优于中东部地区

2021年我国太阳能资源地区性差异较大,呈现西部地区总体大于中东部地区,高原、少雨干燥地区大,平原、多雨高湿地区小的特点。西藏大部、四川西部、内蒙古西部、青海西北等地的部分地区年水平面总辐照量、斜面总辐照量均超过1800千瓦时/平方米,太阳能资源最丰富。

四、2021年全国太阳能资源为偏小年景

2021年,全国平均年水平面总辐照量约1493.4千瓦时/平方米。与近30年(1991-2020年)相比,偏低25.6千瓦时/平方米(1.69%),较近10年偏低19.3千瓦时/平方米(1.28%),较2020年偏低40千瓦时/平方米(2.61%)。

2021年,全国平均光伏发电年最佳斜面总辐照量约1748.7千瓦时/平方米,较近30年偏低19.6千瓦时/平方米(1.11%),较近10年偏低13.1千瓦时/平方米(0.74%),较2020年偏低52.3千瓦时/平方米(2.9%)。

裴顺强:关于2021年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更多详细内容及数据,请关注《2021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如有采访需求,可与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联系,我们将安排首席专家接受采访。

王亚伟:谢谢裴顺强的介绍,下面我们进入回答记者提问的环节。由于此次新闻发布会是线上进行,所以我们提前征集了网友和记者媒体朋友的问题,梳理出5个问题,请专家回答。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五一假期具体有什么高影响天气需要注意防范?

方翔:预计五一假期期间,我国大部地区以多云到晴天气为主,大气扩散条件整体较好。需要关注的高影响天气有:

一是东北地区多冷空气活动。4月30日,受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黄淮地区等地有大风降温天气,东北地区有小雨。5月3日,东北地区受冷空气影响,气温波动明显,伴有弱降水和阵性大风天气。

二是假日前期南方有分散性降水。4月30日至5月1日,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盆地、江南、华南等地有分散性小到中雨或雷阵雨,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2日起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弱,天气转好。假日期间云南多阴雨天气,中西部有中到大雨。

三是从5月1日起,西北、华北、黄淮等地气温将明显回升。5月3日至4日,华北中南部、黄淮中西部等地最高气温可超过30℃,局地可达32℃以上。

四是假日前期华南沿海有风雨天气。5月1日至3日,海南岛、广东沿海和广西沿海等地的局部地区将有大到暴雨,华南沿海、南海中北部海域有6-7级大风,阵风8-9级。

科技日报记者:北京在4月经历了几次沙尘天气过程?感觉这几年沙尘天气又变多了,是这样的吗?原因是什么?5月哪些地区还会有沙尘?

肖潺:今年4月我国北方共出现了3次沙尘天气过程,出现时间在10-12日、19-21日和25-27日,总频次较常年同期(4.2次)偏少,强度偏弱。北京仅在4月11日出现了一次沙尘天气。

20世纪80年代后期之前,中国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持续偏多,之后转入偏少阶段,近年来在2017年达最低值后略有回升,2021年升至2003年以来最多。北京的沙尘日数也是这样的变化趋势。今年春季以来(3月1日-4月27日),北京平均沙尘日数为1.7天,较常年同期(1.9天)偏少,比去年同期(4.6天)偏少更明显;4月以来北京平均沙尘日数为0.95天,接近常年同期(1.04天),但比去年同期(1.5天)也是偏少。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冬季风势力总体减弱、冷空气活动减弱,起沙的动力条件减弱;另一方面,我国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等工作的推进有效较少了沙尘源地面积,使得我国北方沙尘日数和过程数整体呈减少趋势;但在阶段性大气环流较为有利的情况下仍出现较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过程。

预计今年5月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都将经历沙尘天气过程,我国北方地区平均沙尘天气日数为2.0~2.3天,较常年同期(1.8天)偏多,沙尘天气过程有3~4次,强度总体偏弱。

新华社记者:目前全国升温的态势如何?哪些地区已经入夏?

肖潺:5月1日后,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呈整体回升的态势,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黄淮地区等地气温将有显著上升,5月3日至4日,华北中南部、黄淮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超过30℃,局部地区可达32℃以上。

按照气象标准,如果一个地方5天的滑动平均气温在连续5天都达到或超过22℃,就判定该地入夏。

截至4月27日,四川东南部、重庆西南部、云南南部、广西、广东、海南、湖南中东部、湖北东南部、江西中部和南部、福建东南部等地已入夏。上述地区大部地区入夏时间较常年偏早5~20天,四川东南部、重庆西南部、湖南中东部、广东北部和西南部、广西西部和南部等地入夏时间较常年偏早20天以上。

农民日报记者:未来夏收夏种时期,预计天气变化影响如何?

方翔:我国夏收作物主要是冬小麦和油菜。目前云南和四川局部冬小麦、油菜已陆续开始收获。预计西南地区夏收期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到中旬,江淮、江汉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黄淮在6月上旬,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在6月中旬。

夏收期间晴好或多云天气利于夏收;连阴雨(烂场雨)易导致成熟作物因无法及时收晒而发生霉烂发芽;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易造成作物倒伏、籽粒脱落,收晒进程受阻;另外,35℃以上的高温天气也不利夏收作业,易导致小麦籽粒炸芒脱落、机收人员中暑。夏种期间,降水持续偏少导致的农田缺墒干旱或强降水引发的农田渍涝不利于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播种、出苗。

预计未来10天(4月27日-5月6日),四川盆地东部、贵州等地降水偏多,其中4月30日至5月1日四川盆地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不利夏收,低洼农田可能发生渍涝,机收作业将短暂受阻;5月2-4日,西南地区大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利于成熟冬小麦和油菜收获、晾晒。预计未来11-20天(5月7-16日),西南地区降水量有40~70毫米,夏收进程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人民日报记者: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在新能源行业中可发挥什么作用?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在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还有哪些举措?

裴顺强:在“双碳”的战略背景下,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风能太阳能是气候资源,准确把握资源状况,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对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刚才我们也发布了,对去年的资源情况以及近10年、30年平均资源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评估和综合分析。能源行业相关企业结合行业数据,从资源开发、电站运维、系统性能等方面开展风能太阳能发电效益评价,为新能源高效利用提供决策支撑。

气象部门也高度重视新能源气象服务,组建了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开展精细化风能太阳能资源普查评估和预报预警服务。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举措:

第一,在监测评估方面,我们已经具备长序列风能太阳能资源普查数据、精细到县级行政区域的资源开发潜力评价能力,能够可开展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详细勘查和综合评价,助力各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第二,在精准预报方面,我们已经建立了专业化的风能太阳能数值预报系统,面向全国气象部门和行业企业发布风能太阳能短期预报产品,并将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提升风能太阳能并网消纳比例、提高现有装机规模的利用时数提供更加精准的预报服务。

第三,在能源气象服务保障方面,面向能源行业提供覆冰、台风、寒潮、高温等能源电力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为能源保供和电力安全运行提供更加有效的气候保障服务。

王亚伟:谢谢裴主任的介绍,非常感谢各位网友、各位媒体朋友在线上关注中国气象局的新闻发布会,也希望我们能够尽快和大家面对面交流。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