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2023年3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23年3月新闻发布会于3月1日(周三)14时举行。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宋善允主持发布会。出席发布会的专家有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高荣。发布会的内容包括:2023年2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2023年3月气候趋势预测气象服务提示(含两会期间天气情况);2022年度气象部门十大优秀管理创新工作; 中国气象局两会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视频直播

图片实录 更多>>

文字实录

宋善允: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宋善允。欢迎大家出席中国气象局2023年3月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先生,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高荣先生。

今天我们主要的发布内容有以下几项,第一是2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3月气候趋势预测。第二是2022年度气象部门十大优秀管理创新工作。第三是中国气象局两会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首先请高荣先生为大家介绍2023年2月的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和2023年3月气候趋势预测,以及气象提示的有关内容。

高荣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由我为大家发布2023年2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以及3月气候趋势预测。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2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主要气候事件。2月我国气候总体呈暖干特征。2月,全国平均气温0.3℃,较常年同期偏高1.6℃;全国平均降水量15.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9%。

2月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如下:

一是西南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今年以来,西南地区大部及湖南西南部、湖北南部、广西西北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5成,其中四川南部、云南大部偏少8成以上,加上同期气温偏高,导致土壤失墒迅速,干旱快速发展。截至2月28日,四川南部、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广西西北部等地有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四省区中旱及以上覆盖面积为45.82万平方公里,其中重旱及以上14.19万平方公里。持续干旱对农业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二是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2月以来,我国共发生4次冷空气天气过程,较常年同期(3.4次)稍偏多;其中1次强冷空气过程发生在2月19日至21日,降温幅度有8~12℃,局部地区超过12℃。

三是北方部分地区降雪多,南方遭受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2月以来,除华南和西南部分地区外,我国大部地区出现降雪天气,北方部分地区降雪日数超过10天。降雪对北方地区土壤增墒有利。

2月上中旬,淮河以南大部地区降水日数普遍达5~10天,其中江南大部及福建北部等地降水日数超过10天,部分地区降水量超100毫米,阴雨寡照天气导致部分农田过湿,一些低洼地区农田遭受渍害,对油菜、蔬菜以及经济林果生长发育不利,但降水利于增加库塘蓄水。

2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1.64万条,同比降低29.6%。森林火险、霾和暴雨预警信息有明显增加,寒潮、霜冻和暴雪预警信息同比分别降低39.1%、64.6%和66.1%。

高荣两会期间全国天气趋势预测:

预计两会期间(3月4日至15日),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3℃,其中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中北部偏高4~5℃。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累计降水量有10~40毫米,贵州北部等地局地有50~60毫米,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黄淮等地累计降水量3~8毫米,其中新疆北部、陕西南部、辽宁东部、吉林东部等局地有10~15毫米;江南大部、华南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6成,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降水量偏多2~5成。

主要天气过程如下:

5-6日,受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有4~5级偏北风,气温下降4~6℃,局地降温幅度可达8~10℃;6-7日,四川南部、云南东北部、重庆南部、湖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10-12日,中东部地区将有一次较大范围降水降温过程。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宁夏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能有沙尘天气。14日前后,南方地区还将有一次阴雨过程。

两会期间北京地区天气预报:

预计3月4日至15日,北京城区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期间白天最高气温12~18℃,夜间最低气温0~6℃。其中4日、9日至15日大气扩散条件和能见度总体较好,5日至8日有所转差,3月11-12日风力较大。

3月气候趋势预测及气象服务提示:

降水方面:预计3月,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东北部局部、安徽西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贵州大部、广西西北部、云南东部、四川东部、重庆、陕西南部、西藏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部、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局部、重庆大部、贵州北部局部、四川东部局部、西藏西南部偏多2~5成。我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其中浙江南部、福建、台湾、江西中部和南部、湖南东南部、广西东部、广东、海南、新疆北部、甘肃北部局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偏少2~5成。

气温方面:预计3月,除云南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内蒙古大部、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和中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局部、宁夏北部局部等地气温偏高1~2℃。

冷空气方面:预计3月份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主要有3次,出现的时间和强度分别是:上旬前期(中等)、中旬前期 (弱)和下旬后期(弱)。

高荣根据3月气候趋势预测,有三方面的气象服务提示建议:

一是防范空气污染天气对公众健康的不利影响。预计3月冷空气活动势力总体较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特别是华北中南部、长三角等地温高雨少,天气污染风险增加,公众需加强自我防护。

二是防范干燥少雨、气温偏高对森林草原防火的不利影响。预计3月云南北部、四川南部、新疆北部、内蒙古西北部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偏高,需加强防范。

三是西南地区东部需加强阴雨天气影响下的田间管理;西藏南部需防范冰冻雨雪灾害。预计3月西南地区东部、华中中部将出现阶段性阴雨天气,有利于缓解西南东部地区干旱。但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不利,建议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西藏南部冰冻雨雪灾害风险高,需关注雪灾对人们出行和牧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做好防御安排。

我以上是我发布的内容,谢谢大家。

宋善允:好,谢谢高荣先生。现在由我为大家介绍2022年度气象部门十大优秀管理创新工作的内容。   

为激发各级气象部门创新活力,自2008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已连续15年开展管理创新工作评选活动,共评选出372项创新工作,并将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向全国气象部门推广,在破解体制机制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国务院出台《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蓝图,明确了2035年基本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目标,率先建成气象强国。全国气象部门围绕《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在气象科技管理、气象基础业务管理、气象服务管理、党政管理等领域积极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气象局从实效性、创新性和可推广性出发,聚焦气象服务国家和人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邀请部门内外专家,首次评选出年度十大优秀管理创新工作。

有关十大优秀管理创新工作,我简要向大家做个介绍。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建成了我国首个基于"自上而下"方法的碳源汇监测核校支撑系统,该系统符合国际碳收支标准,可准确监测核校人为碳排放总量变化及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提供有力的科学数据支撑。

北京市气象局首次实现复杂山地"百米级、分钟级"精细化气象预报,有力护航精彩冬奥举办。多项自主创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气象预报"睿思"系统相关技术成果纳入世界气象组织示范项目,为国际高影响天气预报技术研发应用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组建雷达气象中心,建成集研发、运行、应用、培训与人才培养为一体的雷达气象业务架构。首次建立天气雷达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实现9大类300余项雷达指标实时精细监测,有力提升了雷达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

国家气象中心围绕龙卷、极端大风等致灾强对流天气预报难点,从无到有建立龙卷和分级大风短时临近预报技术和产品体系,建成新一代智能预报系统和上下联动的新型预报业务流程,业务技术辐射至国省市县,有效提升了各级气象部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警和应急服务能力。

广东省气象局加快气象服务数字化转型,推动各行各业各领域深挖气象服务需求,与公安、文旅、住建等部门协同共建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场景,研发了气象与各部门数据融合应用的算法模型,有效赋能政府精细治理和各行各业趋利避害发展。

江西省气象局构建政府主导的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暴雨过程实现省级6小时风险预警、市级3小时风险通报、县级1小时风险叫应,有力支撑提前转移、精准转移、安全转移,成为政府科学指挥调度群众避险转移的"消息树"和"发令枪"。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建立多方协同、国省联动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形成了集约高效的新型业务技术模式和业务流程,有效缓解2022年南方持续高温旱情,联合增雨作业为农业生产、水库增蓄、能源保供、森林防火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河南省气象局打通全社会气象科普责任链条,构建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气象大科普发展格局,院士专家示范带动传播气象科普知识,"看得到、看得懂、用得上"的优质气象科普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大大提升了全民气象科学素质及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四川省气象局以提升基层预报员能力为核心,多措并举推进短时临近预报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出台全国首个面向气象预报的专项奖励工作方案,健全以履职尽责、业务能力、岗位实绩为导向的预报员评价体系,有效激发基层预报员队伍的积极性和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升。

湖南省气象局试点开展气象部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建立了"市县一体"工作模式。以"一表格两清单"为载体,对市气象局监督任务"做加法",对县气象局监督任务"做减法",破解了基层监督"做不好、做不了、管不到"的困局,推动基层监督更加有力有效。

以上10项气象管理创新工作,准确把握气象事业的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战略定位,瞄准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在方式方法、管理制度等体制机制方面开拓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对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中国气象局将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管理创新作为破解现代气象管理体系发展难题的有力抓手,努力推动气象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气象发展成果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

以上是我们气象部门2022年度关于管理创新工作的情况,大家如果需要,还有一些更详细的材料可供大家参阅。

宋善允:下面,还是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中国气象局两会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中国气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切实贯彻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和政协历次会议精神,从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政治高度,认真研究办理代表委员提出的每一条建议和意见,依法高质量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2018年至2022年,中国气象局共承办十三届全国人大一至五次会议代表建议53件,其中主(分)办13件,会办33件,参阅7件。承办全国政协十三届一至五次会议提案60件,其中主(分)办16件,会办42件,参阅件2件。办理的这些建议和提案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突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发挥。涉及气象防灾减灾(包括机制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立法工作)的建议提案达49件(占比43%),这充分体现了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要求。

二是高度关注气象为农服务。代表们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涉及精准扶贫、农业农村建设、粮食安全等气象服务问题的建议提案多达15件(占比13%),代表了人民群众对气象为农服务的新要求。

三是持续关注生态环境气象服务。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受到代表的高度关注,中国气象局承办的涉及生态环境气象服务的建议提案达到了28件(占比25%),对气象工作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提出了时代命题。

四是紧密跟踪社会热点。社会热点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广受代表委员关注。从"放管服"改革、"碳达峰碳中和"到社会精细化管理等,代表委员提出的社会热点建议提案共有21件(占比19%),拓宽了气象民生服务领域,强化了气象服务公益性。

在建议提案办理过程中,中国气象局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分类分级研判办理内容,分时分段督促办理进程,分项分层推进办理成效。在需要办复的46件代表建议中,办理结果为A类有42件(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所提意见和建议已经采纳、部分采纳),占91%;办理结果为B类1件(所提问题已经列入近期工作计划,自交办之日起三年内能够基本解决),占2%;办理结果为C类3件(所提问题因法律和政策的规定或者目前条件不具备确实无法解决),占7%。在需要办复的58件委员提案中,办理结果为A类有56件(所提意见建议已经解决或采纳),B类1件(所提意见建议列入计划拟解决或采纳),C类1件(所提意见建议用作参考),绝大多数都是A类的案件。五年来,我局没有收到代表委员对办理结果不满意的反馈意见。

2018以来,来自气象部门的全国政协委员以扎实的专业知识、精准的建言为政府决策贡献智慧。张兴赢委员提交的《关于探索创新促进共享经济稳步有序发展的提案》,刘雅鸣委员与宇如聪委员联名提交的《关于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适应的提案》,朱定真委员提交的《关于建设国家风能太阳能资源专业观测网的提案》获评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刘雅鸣委员与宇如聪委员提交的《关于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适应的提案》,宇如聪委员提交的《关于完善天然气保供机制应对极端天气影响的提案》获评全国政协2021年度好提案。

这是2018年以来全国人大政协办理提案情况,给各位媒体朋友做一个汇报。

今天我们向大家发布的内容主要是以上三个方面,下面进入到媒体提问环节。

中国日报社记者:能否介绍一下2022年中国气象局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具体情况,谢谢。

宋善允:非常感谢您的问题,刚才报告当中是5年情况的大致介绍,下面我把今年的情况再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2022年,中国气象局承办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17件,承办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24件,41件全部按时办结,其中包括建议提案11件,会办27件,参阅3件。从办理和采纳整体情况来看,2022年中国气象局承办的41件建议提案中,除3件参阅件无需办理外,35件办理结果为A类。刚才说了,A类就是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所提意见和建议已经采纳,解决(采纳)率达92%,这就是去年的基本情况。

去年还有一个情况,全国政协委员朱定真提交的《关于建设国家风能太阳能资源专业观测网的提案》,从我国气候特征、资源禀赋、新能源发电需求出发,提出多项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建议,推动气象部门加强与发展改革、能源部门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该提案由中国气象局来承办推荐,获评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这个提案的对我国的气候变化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中国气象报记者:想问一下方主任,目前全国的春耕春播的进度情况是怎样的,以及全国天气气候条件对于春耕春播的影响是怎样的?谢谢。

方翔:谢谢您的提问,下面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还是了解一下3月的天气对春耕春播的影响。

预计3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西北地区中东部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少,气象条件总体利于西北地区春小麦播种以及东北地区土壤化冻;江南南部和华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至5成,部分地区可能发生阶段性农业干旱,易导致早稻移栽用水紧张;西南地区大部热量良好、降水接近常年同期,东部地区降水偏多,农田土壤墒情将得到有效改善,利于春播工作顺利开展,但东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阴雨天气,使春播进程延缓;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播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日照时数偏多,整体春播气候条件较好,但可能出现4至6天连阴雨天气,对春播造成不利影响。

北方春播区要根据土壤解冻和气温回升情况,做好春耕备播工作。江南和华南地区要适期开展早稻播种育秧工作,江南南部和华南地区要注意防旱,全力保障春播生产用水。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确保春玉米、一季稻等作物适期播种。

我们再看一下目前春耕春播进度,全国春耕春播工作于2月下旬至5月上旬由南向北陆续展开。目前,华南南部早稻处于浸种、播种育秧阶段,部分地区进入拔节期;春玉米、春大豆等作物陆续播种出苗。其中,广东南部早稻开始浸种、播种育秧;广西南部早稻进入浸种、播种出苗期,春玉米处于播种至出苗期,春植蔗处于播种期;福建南部早稻、春大豆进入播种期;海南南部和东部早稻处于拔节期,北部和西部早稻处于播种出苗期。

2023年全国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于2月28日全面启动,每周二发布《全国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并通过《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播出,第一时间将气象为农服务信息传送到田间地头。春耕春播服务期间,还将针对国务院研究室、农业农村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等相关单位具体需求,提供不定期决策服务材料。同时,国家气象中心将逐日向全国31个省(区、市)气象局下发滚动更新的格点化农用天气预报指导产品,进一步提升服务时效性及精细化水平,各省(区、市)气象局也将结合本地农时适时开展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工作。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央广网记者:想问一下气象部门开展管理创新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实施15年来,今年首次公开发布创新成果,是出于什么考虑?

宋善允:谢谢您的问题,这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们确确实实已经做了15年的管理创新工作评选。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我们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气象工作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气象现代化不仅是科技水平、技术装备和业务服务能力的现代化,也需要管理治理的现代化。为激发创新活力,引导各级气象部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破解气象发展中的难点、堵点和基础性问题,并在部门内外形成示范,中国气象局很早就开始推动管理创新工作,不仅仅是科技创新,也在推动我们的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的工作。所以中国气象局从2008年起开始组织实施管理创新工作。15年来,我们不断完善管理创新工作办法,特别是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破解制约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支持和鼓励各级气象部门在工作方式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开拓创新,推动加快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在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多项创新成果还在部门外得到了推广应用。

今年《纲要》发布以后,我们为了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率先建成气象强国这个目标,加大管理创新的探索,增强了力度,首次在原来的管理创新评估基础上,又优中选优,推出年度的十大优秀管理创新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年我们以发布会的形式进行公布,介绍有关情况。一方面,是为了让社会各界进一步认识、了解和支持气象工作,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的敏感性和关联性越来越强,人民美好生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精细,生态文明建设对气象保障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所以管理创新工作对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另一方面,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励各级气象部门更加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我们要将"十大优秀管理创新工作"打造成为建设现代气象管理体系的一个品牌,更好发挥管理创新推动气象高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后面如果需要详细了解,可以进一步沟通。

新京报记者:2月我国多地气温已经明显回升,那么哪些地区已经入春了?与往年相比,今年入春的节奏如何?有没有一些地区是偏早或偏晚明显?

高荣: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按照我们气候季节划分的标准,从目前来看,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东南部、重庆南部已经进入了春季。从今年季节来看,入春时间是比常年偏早的,其中在福建北部、江西南部和北部,湖南中北部,广西中部偏北地区、贵州南部和东部、云南北部、重庆南部、四川东南部、湖南中北部、江西南部和北部等地偏早10天以上,部分地区偏早20天。谢谢。

中国新闻网记者:从目前的天气形势来看,3月还会有影响比较大的寒潮出现吗?以及是否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

高荣:谢谢,根据目前对3月全国天气气候形势的研判,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势力总体偏弱,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低温灾害的风险应该说是较低的,但是由于春季仍然是我国冷空气多发的一个季节,季节内的气温和冷暖起伏还是比较多变的,所以我们还是仍然需要关注阶段性的降温和区域性倒春寒天气的影响。就像刚才发布内容里提到的,3月份可能还会有几次强度不是特别大的冷空气过程,谢谢。

宋善允:今年应该说春季冷空气活动总体比较正常,请大家持续关注滚动预报。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的提问就到这儿,非常感谢。今年还有一个情况,给大家作简要报告。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以往我们会在中国气象局园区举办系列参观和科普活动。由于疫情影响,近两年我们主要采取线上形式。今年我们将围绕“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这个主题,再度开启线下活动。公众可以参观中国气象科技馆、全媒体演播大厅,参与科普互动小活动,感受极端天气模拟虚拟现实体验,参与风云卫星增强现实沉浸式体验等系列活动,届时相关活动公告将通过中国气象局官网和官方媒体发布,希望社会公众关注,也请媒体朋友继续给予气象工作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