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2024年6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2024年6月新闻发布会于6月5日(周三)10时30分举行。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亚伟主持发布会。出席发布会的专家有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代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发布内容包括:5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6月气候趋势预测(“端午”假期天气预报)及气象服务提示;《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的意见》解读。

视频直播

图片实录 更多>>

文字实录

王亚伟: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2024年6月中国气象局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节气,也意味着仲夏时节正式开始,我是今天的主持人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亚伟,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了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代刊和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首先有请贾小龙副主任介绍5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6月气候趋势预测(端午假期天气预报)及气象服务提示。

贾小龙:首先我来介绍一下5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回顾。

气温偏高,降水偏少。5月,全国平均气温17.7℃,较常年同期偏高1.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除东北、华南及西南等地气温偏低以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华北西部、华东北部、华中中部和北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新疆、西藏北部等地偏高1~4℃,新疆东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偏高4℃以上。

5月,全国平均降水量69.4毫米,接近常年同期(70.4毫米)。东北地区中部及内蒙古东部、青海东部和南部、新疆中部和东北部、西藏北部、四川东南部、贵州西部、广西西部和南部、海南等地降水量偏多5成至2倍,局地偏多2倍以上;华北北部和南部、华东北部、华中大部及内蒙古中西部和北部、陕西大部、甘肃北部和西南部、新疆西部和东南部、西藏西部和东南部、四川西南部、重庆等地降水偏少5~8成,局地偏少8成以上。

5月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如下:

一是南方出现极端性暴雨天气过程。我国共发生5次区域暴雨过程,均发生在南方。5月19日至21日华南多地累计降水量达50~100毫米,局地超过100毫米,其中19日广西全区大暴雨范围为2017年以来同期最广,广西南宁(202.4毫米)、隆安(171.3毫米)这两个地方的日降水量超过5月历史极值。

二是西南冬春连旱缓解。西南大部累计降水超过50毫米,冬春连旱缓解;黄淮、江淮等地气象干旱持续。

三是4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我国。全国共出现4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3次影响我国南方。贵州、广东等省受灾较重。

四是沙尘过程较历史同期偏少。两次沙尘天气过程影响我国,较2000年至2023年同期(2.8次)偏少;14-17日过程达沙尘暴。 

五是台风生成个数较常年同期偏多。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生成两个台风,较常年同期(0.97个)偏多,其中,第2号台风“马力斯”于6月1日凌晨在广东阳西登陆。

5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3.46万条,其中,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3.35万条。强对流预警信息数量同比有大幅增加(435%),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雷雨大风、暴雨等预警信息同比分别增加79.0%、51.8%、28.4%,其中,强对流、雷雨大风预警信息均为历年(2017年至2023年)同期发布量最高值。暴雨红色预警信息334条,占全部红色预警信息的92.5%。

贾小龙:第二是"端午"假期期间天气预报。

预计端午节假期期间(6月8日至10日),江南中南部、华南、西南地区多降雨天气,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北部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上述地区需注意出行安全。

气温方面,新疆北部和东部的盆地地区、内蒙古西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北部等地将出现2-3天日最高气温35~38℃的高温天气,河北南部、山东、河南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41℃,需注意防暑降温。我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偏低或接近常年,较为适宜。

具体预报如下:

8日,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及贵州南部、云南、四川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江南南部、华南西部和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东北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 

9日,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及云南、四川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部有暴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黑龙江等地有阵雨或雷阵雨。

10日,江南、华南、西南地区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有大雨,局部暴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东部和北部有阵雨或雷阵雨。

贾小龙:第三是6月气候趋势预测及服务建议。

降水方面:预计6月,华东南部、华中南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偏多,其中内蒙古东北部、浙江大部、福建北部、江西大部、湖南大部、广西北部、贵州东部、宁夏大部、甘肃中部、青海东北部等地偏多2~5成。我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

气温方面: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南部、山东、河南北部、内蒙古东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等地偏高1~2℃。华北、黄淮等地气温偏高,高温(≥35℃)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阶段性高温热浪风险较高。

台风方面:预计6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1个台风生成,生成位置偏西偏北,较常年同期(1.7个)偏少;有1个台风登陆或影响华南沿海,较常年同期(0.6个)偏多,强度偏弱。

根据6月气候趋势预测,有三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一是防范强降水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华东南部、华中南部、华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中东部等地降水偏多,需防范阶段性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以及城乡内涝等,加强隐患点巡查排查,做好重点人群避险转移工作;提前疏通沟渠,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减轻农田渍涝风险;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电力供应、通讯保障等方面做好防范应对。

二是防范华东北部、华中北部气象干旱的不利影响。山东大部、河南中东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气象干旱可能持续发展。应加强水源管理和调控,做好节水抗旱应对工作;同时,风干物燥,林火风险等级高,需加强野外用火管理,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三是关注华北、黄淮阶段性高温天气的不利影响。华北、黄淮等地气温偏高,需关注可能出现的阶段性高温热浪天气对人体健康及能源保障的不利影响。此外,天气炎热、公众户外出游增多,需及时开展涉水安全教育,慎防溺水事件发生。

王亚伟:谢谢贾小龙副主任的介绍。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的意见》。

近日,中国气象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锚定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打造和优化适应社会需求、融入社会发展、营造社会环境、规范社会秩序、支持社会参与的气象服务新格局,着力构建和完善气象行政管理和服务保障相辅相成的气象治理新体系,加快推进高质量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保障。

《意见》指出,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多方协同、统筹集约,法治保障、标准先行,把握"三个高质效"全力推进。

一是高质效保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提升递进式服务和高级别预警"叫应"能力,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的联动,强化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业务,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凝聚发展合力增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坚决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二是高质效助发展。把"大服务观"贯穿始终,统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求和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粮食保丰、能源保供、交通保畅以及医疗、旅游、康养等重点行业领域,聚焦区域协调发展和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聚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升气象赋能效益。

三是高质效促治理。加快构建气象行政管理和服务保障相辅相成的气象治理体系,全面履行主管机构职责,通过科学管理提升服务质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引领培育市场、促进产业发展,优化气象社会服务发展环境,不断提升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时,以全球视野务实推进气象国际合作,提升中国气象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按照《意见》部署,中国气象局将一体化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鼓励各级气象部门积极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中国气象局将强化督导跟进,突出实物工作量,及时总结,加强宣传交流和经验推广。

王亚伟: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提问之前通报一下单位机构。

东方卫视记者:今年首个台风生成是否偏晚?预计今年台风的数量和强度如何?

代刊:2024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2个台风生成,5月26日上午,今年第1号台风"艾云尼"在菲律宾吕宋岛上生成。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首个台风生成日期的多年气候平均值是3月24日,今年1号台风生成明显晚于常年。

预计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21~24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偏少(常年25个),其中有6~8个登陆我国,接近常年(7个);台风的总体强度偏强,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主要影响我国华南东部和华东沿海地区,可能有1~2个北上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我国东北地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请问当前厄尔尼诺是否结束?拉尼娜会很快到来吗?

贾小龙:国家气候中心监测结果显示,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于2023年12月达到峰值,是一次中等强度事件。2024年以来,厄尔尼诺事件处于持续衰减阶段,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已于5月结束,预计夏季后期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

拉尼娜发展年的夏季,热带季风槽偏西偏北,菲律宾容易产生反气旋,台风生成偏少,盛夏北方降水易偏多。

另外,根据监测,2024年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6候爆发。南海夏季风爆发之后,西南暖湿水汽随季风气流源源不断输送至我国,随后随着夏季风的爆发和向北推进,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自南向北陆续进入雨季。预计未来两周华南、西南地区等地持续多雨。

新京报记者:请问今年夏收夏种需要注意哪些天气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主要粮食产区,气象部门是否会有特定的气象服务支持?

代刊:目前,农业生产已进入"三夏"大忙季节,是全年农作物种植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5月27日全国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当前全国麦收进度已过四成半。

今年5月下旬以来,西南、江汉、江淮、黄淮等麦收区以晴好天气为主,利于冬小麦成熟收晒;仅5月25日至26日,黄淮、江淮麦区出现较强降水过程,造成麦收进程短暂受影响。6月上中旬北方主产区冬小麦将进入集中机收阶段,预计大部地区多晴好天气,利于机械化收割大范围开展;但局地强降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可能造成小麦倒伏,机收难以开展,延缓麦收进度,需及时关注和防范。

夏收结束后即开展夏种,需关注农田墒情。目前,安徽中北部、河南大部、河北大部、山西大部、陕西中部等地浅层土壤存在轻到重度缺墒。预计6月,上述大部地区降水仍偏少、气温偏高,土壤缺墒将加重、旱象露头或发展,不利于适时夏种及夏玉米等作物出苗生长。建议土壤墒情偏差地块应造墒播种,并通过合理灌溉降低高温和干旱影响。

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三夏"气象服务工作,提前谋划部署,形成联动互动服务机制。中国气象局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三夏"农机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与农业农村部开展联合会商,交流全国夏收夏种进度、农情、高影响天气影响预估等信息,联合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全力保障夏粮丰产丰收。国家气象中心成立工作专班,面向决策和公众开展分区域、分时段、"伴随式"农业气象服务。各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精细化"三夏"气象服务。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中国气象局提出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具有怎样的考量,应把握哪些关键?

王亚伟: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号召。气象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气象领域的具体实践,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和服务保障。中国气象局党组深刻认识到,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是新时代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此次印发《意见》,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第一,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战略要求。中国气象局党组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主动把气象高质量发展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推进,鲜明提出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两者是现代气象体系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一内一外、相辅相成,一硬一软、互融互促,共同为气象现代化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第二,这是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部门始终根植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牢固树立"大服务观",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产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全方位发挥气象服务保障主力军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这是实现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适应需求、保障有力、效益突出的中国特色气象服务体系。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气象服务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是必然选择。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能更好地凝聚合力,形成体制更顺、机制更活、动力更足、事业更兴的气象社会服务发展格局。谢谢。

北京科技报记者:刚才您提到《意见》聚焦"高质效助发展",其中也提出了"高效能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气象部门将有哪些举措?

王亚伟:谢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提到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具体到气象领域,这篇大文章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赋能",即服务保障好各行业各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这要求气象部门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深耕重点领域气象服务,加快推进"气象+""气象×"新业态新模式,增强气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更好发挥气象避灾减损、提质增效、利民惠民、增绿降碳的作用。

例如,我们立足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交通、能源等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重点行业,面向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关切民生的重要领域,加快推进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推动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要求气象部门持续向"新"而行,拓展服务领域。例如,在服务数字经济建设方面,不断丰富"数据要素×气象服务"场景;在服务绿色经济发展方面,探索建立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服务金融强国建设方面,优化农业保险、巨灾保险、商业保险气象服务,强化气象风险减量;面向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智能互联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挖掘新的服务增长点。

二是"培育",发展气象领域的新质生产力。需要我们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实现高水平气象科技自立自强。加强有组织的气象科技创新,提升气象基础业务能力,打好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重大气象装备等核心技术攻坚战,布局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气象应用新领域新赛道,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持续突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支撑。着力激活气象数据要素潜能,推动其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深度融合,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到既扩大应用场景又掌握主动权。同时,要加快高素质创新型气象人才培养,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力和有力的人才保障。

封面新闻记者:针对即将到来的端午假期、暑假等旅游高峰期,有哪些特别的气象服务或建议?公众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天气?

代刊:端午假期,江南中南部、华南、西南地区多降雨天气,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请公众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外出,避免在户外强降雨等高风险区域停留。在进行户外活动和旅行时,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持续降雨可能引发山洪和地质灾害,特别是在山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请公众听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安排,做好防范和避险工作。同时,东北地区、内蒙古东北部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需注意防范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户外作业、电力通信设施、简易建筑物安全等的影响,做好风雹灾害防御工作。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最新预报,6月8日至14日,新疆盆地地区、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关中平原、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北部等地将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高温日数有5~7天;日最高气温一般为35℃~38℃,其中,新疆盆地地区、河北南部、河南、山东、陕西关中平原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39℃以上。公众进行户外活动时,需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和热射病的发生。

随着暑假的来临,旅游度假学生和家长增多。全国各地也逐渐进入主汛期,降水量增多。公众在涉山涉水旅游时,要多关注气象预警和预报。若遇到降雨天气,注意避免前往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的山区峡谷地段,并注意避免在雷雨天气里攀爬山顶或在大树下躲避;携带必要的保暖衣物,特别是在山区,降雨后气温可能会骤降,人体容易发生失温。

另外,还要特别关注关注高温天气对暑期游等户外活动的不利影响,游客需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晒伤,避免中暑和热射病的发生。快递员、运动员、交警、环卫工人、农民等户外工作者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户外工作时,需特别注意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尽量在阴凉处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在高温天气下,也要关注溺水以及肠道系统疾病等的影响。谢谢。

王亚伟:谢谢代刊副主任。今天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对气象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