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的湖北,长江经济带气象保障能力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湖北作为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之一,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在中国气象局和湖北省委、省政府部署推动和有关单位部门支持协作下,湖北省气象局以强化长江经济带气象保障能力为着力点,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长江流域气象部门落实落地,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在湖北见行见效。日前,湖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柯怡明就一年来湖北试点工作取得的进展及阶段性成果等情况接受了中国气象网的专访。
湖北:推动高质量发展 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访谈嘉宾:湖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柯怡明
被确定为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以来,湖北气象部门如何结合本地特色具体推进的? |
|
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我们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长江流域气象中心职能作用,为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首先,湖北气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高位谋划和强劲推动——2021年,在中国气象局与湖北省政府部省合作联席会议推动下,湖北省气象局获批在全国率先开展长江经济带气象保障服务先行试点,致力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气象服务示范样板。次年,省政府召开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推进电视电话会议,省领导批示支持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8个市州政府召开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会议,9个市州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或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具体举措,多个市州政府与省气象局签订了新一轮合作协议。省政府关于推进湖北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将于近期印发。 其次,湖北气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十四五”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气象保障工程、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程项目立项的落地,中部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及地方配套项目的稳步实施,暴雨、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可研报告通过论证并申请纳入省预算内投资计划……一系列重大项目的统筹推进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
湖北启动以长江经济带气象服务保障为试点方向的先行试点工作是在2021年底。一年半过去了,试点工作有何进展?有成果吗? |
|
目前试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湖北省气象局细化了35项具体任务和79条工作举措,在跨部门立体协同综合气象监测、暴雨强对流精准预报预警和流域旱涝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重点行业气象保障服务、气象信息化支撑和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协同保障等方面开展了核心技术攻关和机制体制探索和实践。 在监测精密方面,开展了重点区域灾害性天气监测站网和大城市综合观测体系建设,优化以雷达为核心的立体监测系统,实现了长江流域共享站点“一张网”、实时同步“一个库”、气象水文“一张图”、客户端应用“一终端”。 图为长江流域共享站点一张网 湖北省气象局供图 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深化与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的合作,开展CMA降水集合预报产品与水文模型的耦合预报技术研究,在清江流域开展了水文预报试验,探索了边界层急流观测事实、云物理降水结构特征对极端降水的影响。 在长江流域气象保障服务方面,构建了集约高效的长江流域一体化综合业务平台,牵头设立长江流域气象开放基金。 图为长江流域一体化综合业务平台 湖北省气象局供图 |
|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在全系统倡导“主动、互动、联动”工作机制,湖北方面是如何将其运用到推进《纲要》的落实落细中? |
|
湖北省气象局从三个方面探索建立健全“主动、互动、联动”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优化精准预报业务布局。按照技术研发、产品制作和检验业务向省级集约,产品应用、检验反馈、气象预警服务向市、县两级下沉的原则,调整了省、市、县三级智能网格预报与预警信号制作发布业务布局分工,明确了“省级技术指导、市级业务支点、县级服务前哨”的三级气象业务定位,上下实时业务协同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是完善协同联动的风险预警业务。加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在风险预警业务中的融合应用,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建立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方案和流程,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带动效应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协同融入湖北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20余项气象服务产品接入能源大数据中心平台。 三是完善互动合作的工作机制。建立流域、区域联合会商和天气联防、信息共享、联合攻关机制,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办公室实现实体化运行,成立了以长江流域水文气象预报台为实体,流域中心相关单位协助的“小实体,大网络”的业务服务机构。在长江八大支流和三大湖泊推动建立气象服务河湖长制,建立“联动一体化、联防责任化、联商常态化”气象服务工作机制。 |
|
在您看来,试点工作中有哪些模式可以推广借鉴? |
|
我们在试点建设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两类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成果。 一是形成了气象灾害防御全链条服务模式。建立了年度汛前流域中心工作会、长江航运气象服务联盟联席会、长江流域汛期旱涝趋势预测会商会制度,实现与水利、航运、能源部门和三峡集团等常态化沟通,实现预警信息跨区域发布,实现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气象联防联动的“一盘棋”。 二是形成了可推广的流域气象服务模式。湖泊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气象服务、长江中下游抗旱专题服务为党中央决策提供支撑;长江航运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应对能力明显提升,长江主航道连续两年未发生气象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能源气象服务覆盖风、光、水领域,被广泛推广应用……流域气象服务模式的效益充分展现。 图为长江流域中小流域洪涝风险预警 湖北省气象局供图 |
|
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湖北气象部门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难题,是如何克服的? |
|
在试点建设前,我们梳理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在气象基础业务能力方面存在短板,全省气象灾害监测率为 74.68%,全省天气雷达距地1000米高度观测能力较弱,尚未实现对灾害易发多发地区天气雷达探测全覆盖。针对这个短板,湖北气象部门大力推进“十四五”天气雷达建设,着力加快气象监测预警补短板工程雷达项目建设,在五峰、潜江、钟祥、孝感、崇阳、阳新等局地强天气系统高发区开展X波段天气雷达建设,11个市州、县政府将雷达建设运维纳入政府财政支持。目前,湖北中东部的天气雷达间距已经由此前的140公里缩小至100公里,2023年年底将达到90公里,有效提升了湖北气象监测预警能力。 此外,针对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卡脖子”问题,我们与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强化项目合作与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派技术骨干到国家级业务单位进行访问交流,啃下了暴雨数值预报模式技术对业务服务支撑能力不强这块“硬骨头”。针对强对流天气预报等关键核心技术薄弱的问题,我们在科研立项中,向“四大支柱”技术倾斜,特别是强化雷达、风云卫星在短临预警、同化技术和生态监测方面的研究。 |
|
未来,湖北气象部门将如何深化试点成果? |
|
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纲要》要求,将与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与试点工作有效衔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我们将深入探索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模式和路径,把试点任务变成亮点工作,把先行机会变成领先优势,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推动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 (作者:陈佳雨 王珊珊 责任编辑:张明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