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

强国必先强农。2022年4月,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黑龙江作为中国气象局首个专项类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省份,于当年开展了保障粮食安全高质量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先行试点工作,重点聚焦粮食生产全过程全链条气象服务需求,建设粮食安全高质量气象服务体系,为黑龙江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贡献气象力量。日前,黑龙江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玉中接受了中国气象网的专访。

黑龙江:构建高质量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访谈嘉宾:黑龙江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玉中

作为首个专项类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省份,黑龙江是如何推动开展工作的?

黑龙江气象部门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好气象为农服务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中之重的工作进行部署和落实。自确定为试点以来,黑龙江气象部门结合《纲要》《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助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提出的新要求,坚持趋利避害并举,精准对接需求,制定了专项试点落实工作方案,将试点工作列为每年省气象局重点工程任务,细化年度目标、工作思路、建设内容,通过“整体化设计+模块化推进”的方式,有序推进试点各项工作任务,推进了气象为农服务的提质增效。

我们了解到,2022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气象是发挥了关键作用的。请谈谈气象是如何围绕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服务的?

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将试点工作作为推动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在推进过程中,主动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工作组,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成立全省气象服务专家组,部门内部成立了保障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专家组,形成了全省上下与部门内外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各方数据和技术人才优势推进试点工作的良好局面。

此外,我们构建了有专班队伍、有精细指标、有支撑平台、有产品体系、有保障机制、有服务效益的“六有”保障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体系,开展了产前超前服务、产中跟踪服务、产后延伸服务的全链条精细化气象为农服务,发布了决策咨询、预测分析、监测预警、收割仓储以及黑土地利用保护等5大类共49种气象为农服务产品,同时结合近30年气象资料重新划分了积温带,并将其成果转化为地图挂图,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支撑。创新开展了气候趋势滚动预测,联合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每周制作保障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专报,并将智能网格预报技术、气象灾害风险预估成果应用到了农业气象服务中,为全省“稳粮扩豆”和粮食“十九连丰”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为气象专家在海伦市大豆品质试验基地调研 车向辉 摄影

黑龙江地形多样,气候差异明显,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加之近年持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等工作安排,均对精细化气象为农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请问是如何应对的?

首先我们强化政策保障,将试点工作作为中国气象局与黑龙江省部合作、政府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以及部门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多方协同、合力推进。其次,提升监测密度及监测数据共享,在原有20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08个自动土壤水分站的基础上,实时共享获取北大荒集团16路农业监测视频和省高管局308个实景监控,为精准预报、精细服务提供基础支撑。再次,进一步提升预报网格服务产品精准化程度,精细化程度达到未来72小时逐3小时、空间分辨率1公里,构建了省市县一体化业务系统和智慧型普惠化气象为农服务平台,实现了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的全流程气象为农服务。四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结合试点工作需求,积极争取各级项目支持,2022年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联合引导项目5项,获批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3项,同时承担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作物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工程”专项子课题“东北玉米水稻低温冷害监测评估及预警预测研究”。

图为黑龙江饶河县气象局在农场搭建移动气象站 曹志锋 摄影

未来,将从哪些方面推进试点工作?

我们将重点围绕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基于农业气象观测、智能网格预报、遥感卫星、农业气象指标等多源数据,建立农业气象数据分析模型;依托智慧农业气象业务平台,研发农业气候区划、风险预警预估、预报预测、农事活动气象服务等全链条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丰富发布手段,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全覆盖;完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体制机制,实现全方位主动互动联动,建设“智能网格+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新模式,为更好地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作者:矫玲玲 责任编辑: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