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带一路网资讯

加强区域协作 共绘观测蓝图
——WMO二区协WIGOS实施研讨会成果丰硕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国家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是气象和地球相关学科业务与科研的重要基础。

11月30日,世界气象组织(WMO)二区协(亚洲)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实施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落下帷幕。

在4天时间里,22个国家和地区的气象专家展开了一场关于WIGOS建设的大讨论,从经验分享到分组汇报,大家凝聚共识、献计献策、畅所欲言,为推动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和WMO战略计划的实施集智聚力。

聚焦基础设施 激发协同观测动能

WIGOS是以加强对地球系统五大圈层的综合观测,支撑WMO推进无缝隙气象业务和科研为目的的项目。“WIGOS建设在WMO战略计划中一直被列为优先发展事项之一。WIGOS区域中心的成功建立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示范作用。”WMO助理秘书长张文建表示。

《世界气象组织公约》强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气象信息和相关数据交流共享。建设全球气候基础设施,WIGOS不可或缺,也大有作为。

亚洲各WMO区域中心建设进展如何?怎样进一步完善亚洲区域基本观测网的设计?如何加强区域中心合作?这一场干货满满的研讨会,给出了答案。

这是一次创新理念的大会——

在WMO发起建设的全球观测系统中,有一个子系统——飞机气象数据中继计划(AMDAR),其主要用于收集全球气象数据并进行应用。它每天可对气温、风速和风向进行80万次高质量观测,能根据位置和时间,提供湿度和湍流测量数据。AMDAR协作计划组组长李耀晖在会上讨论并确定了AMDAR数据的区域要求和实施AMDAR计划的区域运作机制,分享了新技术。

风矢量、温度、压强和密度等气象信息,事关飞机飞行安全。为补充和完善现有的航空气象信息系统,来自阿根廷的尼古拉斯·里巴本分享了短距离无线电通信协议(Mode-S)以及无人机系统(UAS)等新手段。

这是一次推动落实的大会——

2019年6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18次世界气象大会上,批准建立新的全球基本观测系统(GBON),将促进大多数地面观测数据的获取,对改进天气预报将产生积极影响,使所有WMO会员受益。WMO秘书处克鲁诺斯拉夫·普雷梅克在此次研讨会上根据技术规范,从区域视角提出了技术对GBON高密度网络建设的贡献,同时对跨境地区实现GBON密度标准化提供了建议。

推动全民早期预警是WMO未来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研讨会上,WMO技术委员会专家及WMO会员代表聚焦WMO二区协(亚洲)2021至2024年运行计划中基础设施领域,利用各自的业务系统进一步探索扩展气象雷达数据交换,总结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的贡献,进一步推动全球综合观测系统不断发展、预报能力不断提升。

本次研讨会为全球气象观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交流平台,各国专家谈感受、提建议、话发展——形成了中国平漂探空技术对外宣介、长沙雷达标较基地气象雷达动态/静态标定技术示范推广、加入WMO大型无人机观测试验、全球气候观测系统地面基准观测网(GSRN)牵头中心业务工作在二区协的实施、在区域层面加强WIGOS区域中心与区域培训中心、推荐相关专家进入WMO专家组等建议,共同致力于进一步推进全球综合观测系统建设,为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提供支撑,也为2024年WMO二区协(亚洲)区域协会第18次届会的成功召开奠定坚实基础。

贡献中国智慧 辐射中国能力

全球观测系统不断发展,从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飞机到火箭、卫星,建成地-空-天一体化观测网……作为世界上首批成立全球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区域中心的国家之一,中国立足区域、面向全球,在促进亚洲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区域内密切合作和提升全球观测能力等方面,积极贡献中国力量,辐射中国能力。

WIGOS区域中心(北京)于2021年12月17日在中国气象局揭牌成立。两年来,WIGOS 区域中心(北京)利用WMO异常事件管理系统发起异常事件处理单52个,支持会员全流程追踪异常站点,关闭处理单占比达77%,支持10位会员实现元数据管理改进20站。

“中国对二区协(亚洲)区域地面观测站和高空观测站出现的大量事件做出快速反应,提高了二区协(亚洲)区域观测质量。”世界气象组织(WMO)基础设施司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分司司长阿尔伯特·费舍尔充分肯定中国在亚洲作出的良好示范。

在张文建看来,中国在促进WIGOS区域层面的实施,尤其是在监测和提高气象观测质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今年3月,WIGOS区域中心(北京)首次参与六区协(欧洲)WIGOS区域中心研讨会,分享WIGOS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监视评估及异常事件管理的成果,获WMO秘书处及欧洲专家认可。

6月22日,哈萨克斯坦水文气象局致信感谢中国气象局WIGOS区域中心(北京)2022年以来的友好支持。

“中国和WMO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观测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司长方翔介绍,中国始终严格履行全球观测数据共享义务,并有18个气象站获WMO百年气象站认证。2022年GSRN牵头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为全球基准气候观测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持。风云气象卫星为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百余种数据产品和服务,34个国家成为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注册用户……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WIGOS区域中心(北京)为桥梁,推动全球数据质量和观测能力不断提升,持续为世界和区域气象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张雪芬表示。

(作者:刘倩 于桐 安涛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