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警为先导 高效联动防台风
——气象部门迎战今年首个登陆我国台风“暹芭”纪实
广东沿海多地树木被狂风拦腰吹断,海南三亚24小时降水量达400毫米……7月2日15时,今年第3号台风“暹芭”挟狂风暴雨登陆广东省茂名市电白沿海,成为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
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部署防御应对工作。早在台风登陆前期,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多次到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等,听取预报员关于“暹芭”发展趋势和风雨影响意见,了解风云气象卫星监测台风情况,研判台风防御应对之举。7月3日,在台风深入内陆后,庄国泰与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勇、陈振林分别指导广东省气象局,要求继续做好滚动监测预报服务和海上搜救气象服务工作。
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各级气象部门用好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强化部门联动,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高效联动部署 拉紧防御链条
“暹芭”名字来源于泰国,意为热带花。7月2日,“暹芭”“上岸”时间正值周末,给华南地区带来长时间风雨影响。
以气象预警为先导,应急联动的链条环环紧扣。6月30日14时30分,中国气象局启动台风四级应急响应,次日11时30分,应急响应提升为三级;7月1日,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继续组织防汛防台风会商调度,与中国气象局、水利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联合会商研判,视频连线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研究部署防范应对工作。7月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橙色预警。
台风从南海一路北上,最先影响海南。6月30日,海南省召开防御“暹芭”视频部署会议,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沈丹阳参加会议,要求强化监测预警和响应联动。海南省气象局于7月1日6时30分提升应急响应为三级,并召开“暹芭”预报服务再动员再部署工作会议,与当地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务、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强联动,科学研判次生灾害风险,统筹抓好大城市气象服务保障。当日22时,省政府发布台风二级预警,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全网发布预警信息,充分利用各平台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在广东,7月1日,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张虎连线省气象局,要求加强预报预警服务,密切关注台风带来的风雨影响,及时启动或调整应急响应,进一步做好台风及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防御工作,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日16时,广东省气象局启动二级应急响应。省气象局主要负责同志先后3次参加省防总会议,并与省应急管理厅视频连线会商5次。
7月2日9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将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自治区气象台更新发布台风橙色预警和暴雨橙色预警,并派出专家组赴玉林等受台风影响较重的地区指导气象服务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批示要求做好迎战台风的各项准备,确保人民生命安全。自治区副主席许永锞、方春明、黄俊华也批示强调加强预报预警,各相关部门做好防范工作。
与此同时,聚焦“气象+”赋能行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通过数字化决策气象服务系统,为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提供基于行政区划和流域定位的多尺度降雨实况、预报及降雨影响排行服务;向国家能源局及电力企业发布《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周报》《全国风光发电气象条件预报专报》,为台风登陆期间相关省份电力系统的生产、运输、调度保驾护航;为武警部门提供台风实时预报路径展示及相似台风路径服务,生动实践“一部一策”,凝聚防灾减灾合力。
下好先手棋 精准把握复杂路径
提早部署的前提,是对登陆时间及路径的精准把握。
时间回到台风“暹芭”生成之初,风云气象卫星监测显示,台风整体结构呈不对称型,在西南季风引导下向东北方向移动,在南亚高压东南侧气流引导下向西南方向移动,高低层互相博弈,导致其移动缓慢,路径复杂多变,引起预报员的高度警惕。
连日来,中央气象台加密连线粤港澳、海南、广西气象部门及深圳市气象局进行专题天气会商。一场又一场,加密再加密,气象部门反复研判分析,不断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滚动订正“暹芭”路径、登陆地点、风雨强度等。
这背后,密织的气象监测网络将“暹芭”的强度变化和行进轨迹“尽收眼底”。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以“风云地球”业务平台为抓手,推出多类定量产品,将台风暖心三维剖面和定量计算、台风高低层风场融合分析等产品业务化。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研发的风流场、台风暖心等三维产品,立体刻画台风核心区域的发展情况,具有3000米、逐15分钟高时空分辨率的台风风力等级分布产品对“暹芭”临近登陆时大风区的演变情况有较为直观的指示作用。
这背后,预报团队的集智攻关和气象科技的加持,让“暹芭”无处遁逃。
国家气象中心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加强值班部署,组织召开台风预报团队集体“会诊”。在早间会商、台风专题加密会商中,应用风云卫星、雷达、实况产品等多种监测成果,启动CMA热带扰动集合预报业务。面对“暹芭”临近登陆前路径及强度预报中的不确定性,预报员还运用CMA台风区域模式、AI快速增强算法、智能网格预报等计算手段进行判断。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了台风关键区域高层大气流场、高低层风切变、海平面气压、海面风场、海表温度等产品,为台风预报提供了丰富的实况数据支撑。
“台风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于2日中午到下午在广东阳西到吴川一带沿海登陆。”中央气象台提前两天较好地预报出了“暹芭”的登陆位置和时段,及时发布并升级预警。
截至7月3日,中央气象台共发布10期台风预警、15期台风公报、102期台风快讯,为受影响地区决策管理、防灾避险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好主动仗 以周全之策应对台风
受“暹芭”影响,部分降雨地区与今年“龙舟水”期间降水显著偏多地区重叠,极高的致灾风险不容忽视。
7月1日18时,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同一时刻,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黄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提醒做好实时监测、防汛预警和转移避险等防范工作。
各地以气象预警为先导,在“早”“防”“避”三方面下功夫,全力以赴防范强降雨叠加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截至7月1日,广东省各级气象部门共发布台风预警信号112站次,向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服务材料127份,发布气象服务短信1567.45万人次,通过4810个显示屏和8360个大喇叭发布服务信息452条,共转移7.79万人,回港避风渔船达33345艘,关闭海滨景区、浴场82个。
在台风登陆的茂名,当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连续召开5次防御台风会议,强化部署。根据气象预警,全市中小学校自7月1日起停课,海事、旅游、农业农村等部门做好海岸、海岛旅游和海上船只渔排的安全管理,自然资源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住建部门开展在建工地排查。在湛江,市政府发布紧急动员令,市文广旅体局及早停游、停聚,做好人员安置和疏散。
在广西,截至7月3日10时,全区气象部门共发布预警信息244条,预警短信接收达8610.6万人次,大喇叭发布36431次;通过气象新媒体、气象影视节目及时播发台风动态,提示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局地强降雨及其引发的滑坡、山洪、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及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提醒公众出行及户外活动注意防范不利天气影响。
根据气象预报,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召开“暹芭”防御视频会商会,并派出工作组赴有关市指导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相关部门组织容易受风暴潮影响区域、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低洼易洪易涝区、危旧房等危险区域的群众转移,并组织海上作业船只回港避风。7月2日,中国铁路南宁局在可能影响较为严重的黎湛线玉林至湛江段,停运6趟旅客列车。
在海南,省防汛防风防旱总指挥部启动防汛防风四级响应后,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立即组织调度各市县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巡查排查,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截至7月3日12时,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协调自然资源部、省地质局、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派出专家组赴18个市县驻守,协助各市县开展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随着“暹芭”强度缓慢减弱、北移,华南、江南等地还将先后出现强降雨天气。气象部门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严阵以待,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向纯怡、王美丽、高岑、 赵潇然、韩嘉乐、符晓虹、袁迎蕾、黄燕娣、赖建明、梁越、叶萌、屈静玄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吴彤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