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湖北:气象赋能护丰产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2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湖广熟、天下足”。截至6月底,湖北1570万亩夏粮实现颗粒归仓,为确保连续十年粮食稳产500亿斤目标奠定基础。

在推进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省长宁咏对气象服务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全力以赴 稳住农业基本盘

“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为农服务,为稳住农业基本盘贡献气象力量。”4月11日,在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气象保障服务工作视频会议上,湖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柯怡明强调。

湖北省气象局先后召开春季农业生产、“三夏”气象服务、农试站建设等专题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农业气象服务精细化产品研发,及时掌握粮食生产进度和病虫害发生动态,确保服务有序高效开展。

全省各地气象部门加强与农业农村等部门的联合会商、调研、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强化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农机作业人员、农机管理人员的直通式服务,为科学调度夏收排期、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区域提供保障服务。

蟠桃成熟季节,湖北省来凤县气象局易友(右)在县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开展“三夏”气象服务。 张洪刚摄影

由湖北省气象、农业农村部门及相关高校专家组成的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管夏种的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服务。

智慧服务 精准施策保丰收

6月29日,湖北省大冶市金湖办事处农技服务中心主任章杨武轻点鼠标,一份结合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事建议的服务信息,通过大冶市气象局研发的名商通平台,一键送达300多个服务对象手中。

“这两年我感觉气象服务手段更加智慧化、人性化。”大冶市程湾村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程丽军告诉记者。根据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指导水稻生产,他实现亩产水稻1700斤,创下历史最好纪录。

事实上,强化直通式智慧型气象服务,是湖北近年来农业气象服务的重头戏。荆州市气象局联合荆门、潜江气象部门开展“察农情、保丰收”田间直播,指导农民加强倒春寒灾后管理。今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荆州市气象融媒体服务团队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小麦赤霉病防控信息,今年荆州小麦赤霉病病穗率为近10年来最低,气象服务成效显著。

在随州、襄阳、十堰等地,气象部门通过农业农村局网站、微信群、“楚农气象”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送专题信息到农户手中,指导农民抗旱保苗,保障小麦颗粒归仓;荆门市气象局制作为农服务视频,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融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和好评。

今年上半年,湖北气象部门通过短信、12379平台、电子显示屏、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方式,累计向21249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农业病虫害防治等直通式气象服务产品,覆盖率达90%。

科技助力 趋利避害增效益

“高温期间要揭膜通风、灌水降温,低温时段要盖膜增温,杂交水稻制种平均气温不能低于23.5℃,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的技术成果太管用了。”6月30日,荆州市公安县祥禾杂交水稻制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章征学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农气专家的技术指导,开展水稻制种时心里踏实多了。

公安县地处江汉平原,是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杂交稻制种示范县。2021年,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主动对接服务需求,研发出水稻制种气象服务技术指标,开展制种关键期气象适宜性预报和主要气象灾害跟踪监测。受惠于水稻制种专项气象保障服务,这一年,公安县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达到了近3年来的最好水平。

近年来,湖北省气象局以提升武汉、荆州两个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站科技创新能力为抓手,组建了襄阳旱地作物、宜昌经济作物、荆门油料作物等省级农业气象试验站,推出一系列科技含量高、针对性强的服务产品。荆州农试站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研发了淡水养殖、冬小麦分期播种、农业应对“双碳”温室气体减排等10余项技术。这些成果已全部转化为服务产品并投入应用。

2022年,由武汉区域气候中心研发的智慧农业气象业务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有力支撑了基层气象部门开展精细化夏收夏种气象保障服务。

眼下,秋粮作物已进入生长关键期,湖北省气象局要求各地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全力开展全链条、伴随式精细化服务,为全年粮食稳产丰收再立新功。

(作者:刘庆忠 高迅芝 王艳 刘亚奇 刘凯文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