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北藏族自治州

以气象高质量发展助力梦幻海北建设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3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阿琼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地处祁连山中段腹地、青海湖北岸、湟水河上游。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的敏感性和与气象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人民美好生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精细,生态文明建设对气象保障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海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气象事业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青海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为指引,扎实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助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海北。

  以公共气象为引领,合力推进海北气象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局州气象合作,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高质量发展机制。强化横向联动,发挥地方政府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作用,将气象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推动气象部门与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水利、农牧、文化旅游等部门联动,加强部门间规划统筹和共建共享,在生态气象服务、信息互通共享、预警联合发布等方面深化合作,丰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供给。实现纵向贯通,构建四级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州县两级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全部乡镇建成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信息员队伍覆盖每个行政村,建立气象预警“叫应机制,制定重大天气过程直通式报告规定、“叫应工作流程,着力解决重要气象预警接收和响应“最后一公里”问题。

  以智慧气象为支撑,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加大气象设施建设力度,深化气象领域新技术运用,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增强监测能力,成立祁连山生态气象分中心,常态化发布年度生态监测公报,开展青海湖解冻、土壤墒情、环湖北岸牧草生长发育、牧草产量结构变化等多种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加快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逐步完善新一代雷达布设,优化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增强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提高预报水平,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短临预报预警中的融合应用,推动灾害性天气精准预报能力向“五个1”目标稳步推进,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全州气候异常。加大预警力度,健全分灾种、分区域、分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暴雨、强对流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流域区域洪涝、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森林草原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

  以生态气象为基准,助力海北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立足州情实际,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农牧业生产作业、文化旅游经营等提供气象服务保障,助力构建海北“243”新发展格局。气象助力生态保护,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的气象服务,为祁连山南麓生态保护修复、黄河上游水源涵养、木里矿区种草复绿等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提供人工影响天气支撑保障,将气象环境监测预报预警纳入全州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建立气象、生态环境等部门数据共享、会商研判和应急联动机制,提升突发大气污染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气象助力农牧生产,结合海北自然环境特点、生态区域特征和产业发展现状,强化油菜、青稞、牦牛、藏羊、饲草料五大特色产业气象服务保障,实现面向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全覆盖,加大重点保障区域抗旱增雨和人工防雹作业力度,提升农牧业生产全过程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服务能力,开展地方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增加海北农畜产品附加值,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气象助力旅游发展,充分发挥海北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景观独特和民族文化鲜明的优势,健全重点景区旅游气象服务信息联合发布机制,着力提升阿咪东索、金银滩—原子城、百里花海等重点景区旅游出行安全气象服务供给,助力生态旅游产业优质发展,提升“梦幻海北”和“金色门源”“天境祁连”“藏城刚察”“河清海晏”知名度,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

  海北州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青海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在海北刚察调研期间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局州气象合作,共同推进海北气象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和“五个新海北”提供强有力气象服务保障,生动谱写新青海建设的海北新篇章。(作者系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

(责任编辑:刘淑乔)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