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肇庆市

推进肇庆气象高质量发展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秦波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广东省气象局和肇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肇庆市相关部门不懈努力,推动全市气象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肇庆市气象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省地级市中上游,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新时期气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统筹发展和安全对防范气象灾害重大风险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气象服务保障的需求越来越多样。肇庆地形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作为珠三角城市之一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肇庆加快建设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的发展定位,亟待以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支撑和服务肇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肇庆气象工作,意义和责任尤为重大。

  靶向精准发力,推进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肇庆市将认真贯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结合落实《肇庆市政府落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部分)气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作方案》《肇庆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全方位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着力建设气象精密监测系统。针对辖区气象灾害基础监测能力短板,肇庆市扎实推进以“6部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两部风廓线雷达、40套西江沿线气象数据监测站、行政村气象站点全覆盖”为基础的西江流域(肇庆段)灾害性天气协同监测网建设,消除全市重点区域观测盲区,提高强对流天气智能识别能力。

  着力提升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建设以“西江流域(肇庆段)协同监测资料处理系统、强对流天气综合分析、强对流天气智能协同联防服务系统”为主体的灾害性天气精细预报预警平台,实现对西江流域(肇庆段)强对流天气智能协同联防。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精准靶向发布和快速触达能力。健全分灾种、分区域、分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强对流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内涝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深化气象、水利、水文共建共享合作,健全水旱灾害防御联合监测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水旱灾害趋势预测会商和河流、水库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为肇庆智慧防汛系统建设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台风、暴雨、洪水预警信号及强降水短临预警与市县镇村四级防御行动挂钩机制。

  着力建设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程。肇庆是农业大市,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正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肇庆将着力完善现代智慧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推进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强化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针对水稻等粮食作物分区域、分作物、分灾害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为粮食生产全链条提供“伴随式”服务。加强特色农业精细气象服务,为全市“一村一品”种植、养殖户提供专项、智慧型气象服务。推进“气象+保险”业务深度融合,延伸气象“防减救”服务链条。

  着力提升生态文明气象保障能力。肇庆是广东主要林区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生态屏障,下一步将着力提升生态文明气象保障能力:完善生态气象综合观测站网,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撑。做好气候资源普查和规划,加强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完善农业抗旱、增加水库蓄水、森林防火扑火、改善生态环境等人工增雨常态化作业机制,助力生态修复。挖掘肇庆独特气候资源优势,积极创建“宜游宜居”“气候养生之乡”等生态气候品牌,助力本市生态旅游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确保气象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气象部门“工作在当地、服务在当地、效益也在当地”,肇庆将按照国省部署和要求,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有效解决气象发展规划、资金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等关键问题,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健全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作者系广东省肇庆市委常委)

(责任编辑:苏杰西)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