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宿迁市

当好“消息树” 站好“前哨岗” 以高质量气象服务助推宿迁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武倩

  江苏省宿迁市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汛期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66%,是易旱易涝、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宿迁市河网密布,南临洪泽湖、北接骆马湖,大运河、淮河等20多条河流穿境而过,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宿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气象事业发展,全力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在宿迁的贯彻落实,为助力“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谱写“强富美高”新宿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汇聚气象力量。

  唱响气象为民“主旋律”,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近年来,宿迁市充分发挥气象预报预警先导作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高预见性、打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一是致力提升气象信息预见性,防气象灾害在未发之前。把气象灾害预警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明确分灾种、分级别、分对象的气象预警信息“叫应”标准,建立重点地区、重要预警信息分级“叫应”,各地、各部门“递进式”分级响应模式,有效构建精准直达和广泛覆盖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让气象预警信息跑得更快、传得更远。二是致力提升应急响应高效性,按照属地为主、综合减灾原则,修订完善《宿迁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有效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体制机制。三是致力提升知识培训针对性,紧盯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和农村这一灾害防御重点区域,大力支持气象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宿迁市气象科普馆,深入学校、农村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有效提升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推动气象服务数字化转型。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气象更要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近年来,宿迁市深入推进“气象+”赋能行动,大力发展基于影响和需求的行业气象服务,让“气象+”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气象+城市”,赋能城市治理。深入开展极端天气对供水、供电、供暖、交通运输等城市安全运行的影响风险评估,制作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气象服务体系。二是推动“气象+农业”,赋能农业生产。深化与农业农村部门合作,完善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和服务产品研发机制,围绕花木、果蔬、水产、养殖等产业,研发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利用卫星遥感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作物生长态势等监测,服务保障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助力宿迁市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三是推动“气象+生态”,赋能生态保护。聚焦“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在全省率先成立大气污染预报预警中心,定期开展环境空气质量会商分析,补充建设各类生态观测系统,完善城乡生态立体监测网络,有效夯实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

  锻造基础业务“硬内核”,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宿迁市全力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一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气象监测能力。新建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激光雷达,实现乡镇观测服务全覆盖,中小尺度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极大提升;升级火箭人工增雨发射系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更加安全、精准、高效。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增强气象预报实力。自主研发气象大数据服务平台,开展多雷达协同观测、卫星遥感多产品时序对比分析应用和不同数值模式预报产品比较分析,针对预报技术短板开展气象科研攻关,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三是打造人才队伍,增强气象发展动力。牵住专业领军人才培养“牛鼻子”,将气象人才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大局,在招引、培养、服务人才等环节双向发力,为宿迁市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下一步,宿迁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纲要》落地落实,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气象助力新时代宿迁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作者系江苏省宿迁市副市长)

  (责任编辑:刘淑乔)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