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洛市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持续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6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王青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强调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陕西省商洛市处于秦岭腹地,境内沟壑纵横,河流密布,气象条件复杂,灾害性天气易发频发。近年来,商洛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实际、固强补弱,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狠抓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有效预防和极大降低了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各类损失,有力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秦岭生态环境安全。

聚焦能力提升,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护墙”。商洛坚持“防灾减灾,气象先行”理念,以预报服务需求为先,优化站网布局,构建立体精密、智能精准的气象现代化业务体系。在《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印发后,商洛市委、市政府聚焦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及时制定出台“两个能力”提升方案,以全市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0%以上、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到45分钟以上、人工增雨防雹覆盖面达90%为目标,市、县两级政府加大对气象部门的支持,计划到2024年,新建X波段天气雷达3部,加密观测站点146个,升级观测设备36套,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推动“气象+”赋能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气象保障服务。

创新体制机制,织牢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网”。商洛积极探索气象防灾减灾长效机制,2021年,在特大暴雨灾害过程中,探索建立“人盯人”防抢撤机制、气象防灾减灾“三个三”工作机制,紧急转移群众52万余人次,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经验做法在陕西省全面推广。在此基础上,商洛今年创新建立防汛救灾“双2+5模式”工作机制,着力提升预警预报能力、应急指挥能力、常态化应对能力、抢险救援能力和灾后重建能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变被动为主动、变仓促为从容、变应急为常态,凝聚起防大汛、抗大灾的强大合力。

强化科技支撑,守牢秦岭生态安全“生命线”。商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的殷殷嘱托,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建设生态气象观测站、生态监测大数据平台和秦岭生态监测业务系统,构建卫星遥感、雷达、无人机、地面生态站观测相结合的“天空地一体化”秦岭生态监测研究网络。充分结合“人盯人+秦岭保护”机制,建立全区域可视、全过程可查、全方位可控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常态化、长效化体系。同时,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合作,联合开展生态价值评估、卫星遥感应用、秦岭温室气体监测等课题研究,建成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为进一步守护好“中华民族的祖脉”“中央水塔”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商洛力量。

着眼未来发展,商洛将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落实《纲要》各项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奋力开创商洛气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者系陕西省商洛市委副书记、市长)

(责任编辑:刘淑乔)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