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盛僚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获得“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是驰名中外的旅游休闲避暑康养胜地。当前,恩施州正以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为目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深化与湖北省气象局合作,推进恩施气象高质量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切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针对恩施地处山区、天气复杂的情况,恩施州紧抓极端灾害性天气防范,构建覆盖城乡、直达村组社区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和责任体系。充分发挥气象灾害预警先导作用,建立完善以重大气象信息专报为调度令、红色预警为集结号的联动机制,优化政府和社会应急联动机制。修订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实现气象、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推动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广泛接入相关部门应急指挥系统。将气象预报预警应对措施纳入安全生产应急体系,防雷安全纳入县市政府安全考核内容。
坚持服务乡村振兴,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保障农业安全、农民增收。鄂西是冰雹高发区,为保障粮食生产、山区烟叶等经济作物生产、农民增收,恩施州建设了全省规模最大的人工影响天气防雹增雨装备和队伍,实现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全覆盖。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建设完成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指挥系统和远程视频监控平台。加快建设全州人工影响天气实训基地,提高业务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减灾实效。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气象服务,探索“两山”转换途径。聚焦保障生态良好,强化守护好蓝天绿水净土的气象作为,擦亮恩施生态名片。8县市完成“中国天然氧吧”品牌创建,稳步推进“避暑旅游目的地”等品牌创建,构筑起具有恩施特色的生态气候品牌矩阵。深入开展“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气候资源保护与开发专项科学研究,科学评估天气气候对山体、森林、河流、水库等重要生态系统的影响,为产业政策制定、产业项目布局提供更好气象科学支撑。围绕“双碳”目标,科学评估恩施光能、风能、水能资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布局提出建议,开展新能源气象保障服务,强化能源保供气象服务。
坚持气象事业社会公益性定位,推进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推动气象融入恩施地方事业发展大局。精细化、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已覆盖80%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茶、烟、菜、药、果、蓄、粮、蜂”八大特色产业,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创建全省茶叶特色气象服务中心,推进恩施硒茶、恩施马铃薯、恩施雪茄烟等“气候好产品”认证,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圆满完成恩施机场迁建气象条件论证评估,全力做好场址建设等后续服务。推进产业园区气候可行性论证,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开展郑万高铁、沿江高铁、白鹤滩输电线等重大工程项目气象保障服务,不断融入恩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者系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责任编辑:刘淑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