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读

风云卫星,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比翼齐飞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9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戎志国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制定了2025年、2035年我国科普发展目标,部署了科普能力建设要求,特别指出需要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1969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经过50多年的奋斗,一代代气象和航天工作者坚持自主创新、联合攻关,推动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事业从零起步、由弱到强,一步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以下简称“卫星中心”)在加强科技创新的同时,也特别注重科普宣传工作。航天和卫星气象、空间天气是高科技交叉领域,如何将风云气象卫星的轨道、平台、遥感载荷、通道选择等技术原理和工作情况等告诉大众,如何将卫星云图判识、遥感资料定位定标及其反演技术、卫星产品研发和应用科学知识全方位地介绍给老百姓,最好的方式就是请该领域一线的科学家、工程设计师、仪器和产品研发专家站在专业角度,将复杂的高科技知识转化为大众易接受的科普内容。卫星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在科普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一是全方位开展科学家讲科普活动。卫星中心组织风云气象卫星总指挥、总师和广大科技工作者,采用媒体直播、访谈、微课程与STEM课程、动画与视频等形式,介绍风云气象卫星和空间天气相关科普知识。2022年世界气象日,卫星中心官方平台正式入驻“科普中国”;2021年,风云三号卫星地面系统总指挥张鹏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录制,向公众科普全球首颗晨昏轨道业务卫星特点和应用前景,受众逾千万;2020年,卫星中心开展的“金边日食”直播,以卫星视角,俯瞰日食期间月影在地球上的移动,浏览量超10.8亿。

二是打造卫星周边文创产品。依托自身特色,针对不同受众,卫星中心研发出仿真卫星模型、卫星纸模、布偶玩具、卫星徽章、卫星立体书等周边文创产品,以此普及相关科普知识;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成就展、珠海航展等大型科普展览时,风云一号、风云三号等卫星的备份星亮相展览,吸引众多公众驻足。

三是注重科普氛围的营造,建设科普基地。卫星中心大楼内部设计了卫星模型和云图粉丝打卡点,并以展板、宣传屏、卫星模型、视频等多形式展示风云卫星与空间天气发展历程及科普知识,并设计建立空间天气望远镜为主的科普天文小屋,深受广大空间气象、天文爱好者喜爱;同时,与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共同打造以宣传气象卫星及其应用的展馆、展厅,成为各地科普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过程中,卫星中心取得优异成绩。“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科普展”入选2018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优秀活动案例,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被中国气象学会评为“优秀全国气象科普基地”。

未来,随着风云气象卫星新发展规划的实施,卫星中心将按照《意见》要求全力加大科学普及力度,继续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前行、比翼齐飞。

(作者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颜昕)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