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化案例

强化预警标准引领示范 助力气象应急减灾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6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作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环节,预警信息发布直接影响突发事件的处置成效。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我国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有力保障。2015年5月,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启业务化运行,实现了一键式发布四大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规范建设 解决核心技术问题

长期以来,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缺乏相关标准,使得信息传输不畅通。

对此,在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的组织下,《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平台与终端管理平台接口规范》(GB/T 34283-2017)作为国家标准,得到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的支持立项,并于2017年正式发布。此标准是我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的基础性、核心性标准,解决了我国预警信息发布核心技术难点。

目前,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创建了国家预警信息发布标准体系框架,研制了中国版通用警报协议,编制了30余项预警信息发布相关标准规范,为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管理预警信息对外发布、信息共享、高效传播、效果评估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助力国家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

技术创新 标准研制注重顶层设计

该标准在信息快速发布与多手段自动配置技术、预警信息自然语言处理质量控制技术、预警发布综合人口覆盖率评估技术获取国际领先的技术创新成果。建立了预警的质量控制、多手段一键式发布、北斗卫星通道预警信息传播、预警信息排序算法、传播手段效能分析等国内领先技术,在技术层面较好地解决了预警信息快速准确传播、发布效果评估等关键技术问题。同时,规范了终端管理平台接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平台的注册鉴权、安全验证、通信链路等技术标准及平台间调用的规范;攻克了预警终端备案、预警信息获取与解析、发布结果反馈、终端状态上报等技术难点。

研究团队与国内主流预警发布终端厂商沟通,共同研究关键技术和技术难点,组织了全国大喇叭、显示屏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的厂商共同参与,保证了标准的通用性、科学性。

引领示范 为多灾种应急联动提供样板

该标准发布实施后,首先在各级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得以全面应用,预警传播效率明显提高,单条预警信息发布平均时长由原来的10分钟降低到一分钟;预警信息质量大大提高,错误率由原来的千分之三下降到2020年的万分之一。预警发布覆盖率由2015年的83.4%,提升到2021年的92.7%。

预警信息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向社会公众高效发布,服务于武警、公安、农业、交通等各行各业,自2018年以来,仅预警短信对应急责任人的传播就达151.4亿人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预警发布系统致力传播防疫信息,网站点击量达80亿次,大喇叭、电子显示屏面向农村发布信息600亿次,为疫情防控发挥了重大作用。

该标准极大推动了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标准化工作。引用和遵循该标准的相关标准和业务规范有国家标准《基于手机客户端的预警信息播发规范》(GB/T 37527-2019)和《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 公共预警指南》(GB/T 40054-2021)和气象行业标准《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应急广播系统信息交互要求》(QX/T 549-202)等,持续助力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

(作者:刘丽媛 曹之玉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