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化案例

山西构建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体系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9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气象局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气象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添彩”山西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山西生态文明建设中成效凸显。

需求牵引 建立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体系

2015年,山西省气象局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主体,企业标准为补充的人工影响天气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该体系包括人工影响天气公共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人工影响天气公共服务保障标准和人工影响天气公共服务工作标准等三个部分,业务覆盖面超过90%,已发布实施的标准有效率达100%。

2017年12月,“山西省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试点”项目建设通过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验收,满足《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的要求,综合评分为92.5分。

无规矩不成方圆。2016年到2020年,山西省人工增雨防雷技术中心先后修订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22项、企业标准40项,并发布实施。这些标准的出台有效促进了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监管更加规范化。

2020年9月1日,《飞机人工增雨(雪)作业规程》(QX/T 556—2020)行业标准正式实施。飞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做到流程规范、责任到人;作业流程更加科学,以“五段式”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流程为遵循,作业前根据云系发生发展演变情况,科学制定飞行作业方案。

2020年,山西省建立了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培训基地。随后几年,该基地培养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充分发挥了标准的示范带动作用。

两个转变 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显著增强

2012年到2022年,山西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实施更加精准,在农业抗旱、森林灭火、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作用显著。

2015年,山西省气象局推进作业实施由“三适当、三合理”向“定点、定时、定量”转变,综合业务系统升级完善,跨区域协同、空地协同作业机制更加高效。

2019年12月,建成五台山云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该基地在生态环境气象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报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和生态改善等领域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山西省气象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围绕“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山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式由季节性向常态化转变。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黄河、海河、汾河流域水库进行生态补水,有效扩大了河流湿地面积,增加了草地生物量和覆盖度。

2021年,山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实现“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丰、增绿、减灾”目标。

2022年1月7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成为山西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山西省气象局将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两个关键,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气象力量。

(作者:武雅丽 张晓 郝靖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