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先进集体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模式技术室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7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模式技术室现有职工28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8人、中共党员19人,正高职称8人。坚持以服务人民为核心动力,切实践行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恪守初心。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CMA-GFS全球数值预报模式,全球模式的预报能力逐年提升并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使我国全球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彻底摆脱了对国外的依赖。研发了CMA-MESO全国3公里分辨率区域数值预报系统,显著提升了强对流预报能力,已成为各级气象台站业务预报的重要支撑,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了热带气旋数值预报系统CMA-TYM,实现了全球热带气旋预报能力,支持台风预报业务,并服务“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中国气象学会科技开发奖一等奖、二等奖等。

相关报道>>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模式技术室:践行自主创新 攻关模式“芯片”

当今,数值预报模式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气象科技的综合实力,也是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的“芯片”。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模式技术室全体人员围绕提高模式预报准确率这一核心目标,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为建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域/全球一体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做出了突出贡献。

数值模式室自主研发的CMA-GFS全球中期数值预报系统,使我国全球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彻底摆脱了对国外的依赖,其预报能力逐年提升并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近年来,在预估-校正的半隐式半拉格朗日时间积分方案、基于三维参考廓线的方程组线性化分离算法、国产云物理方案等关键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

不仅如此,数值模式室还建成了全国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业务系统CMA-MESO。通过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水汽计算方法、多尺度地形动力和拖曳效应的参数化方案等关键技术,较好解决了灾害性天气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难题,成为中国气象局国、省、市、县四级强天气预报业务的重要科技支撑。

为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研发人员持续攻关热带气旋(台风)和海洋气象数值预报关键技术。在热带气旋结构刻画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物理机制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显著提升了全球海域热带气旋的识别及预报能力,在全球导航业务、西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等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以及“一带一路”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立足已有丰硕成果,模式技术室勇闯创新“无人区”,率先采用多矩有限体积方法作为模式动力框架的核心算法,开展了高精度、守恒、可扩展的非静力大气模式框架研发;研制了面向未来众核计算与精细化预报需求的下一代高精度非静力大气模式原型系统,为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模式技术室建立了高水平的人才团队,其中正高职称11人,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3人、青年英才2人,多人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等称号,并于202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者:周迪 责任编辑:苏杰西)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