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主任菲利普•埃文斯:
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系统的了解 打破传统界限应对挑战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2023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TheFutureofWeather, ClimateandWateracrossGenerations)。在世界气象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国气象报记者特邀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主任菲利普•埃文斯,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的做法、与中国气象局的合作展望等进行了邮件采访。

专家: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主任菲利普•埃文斯

采访人:中国气象报记者刘淑乔

图为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主任菲利普•埃文斯

记者:您觉得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有何深意?

菲利普·埃文斯:天气、气候和水不存在物理边界。应对高影响天气和气候变化挑战需要我们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加强科学和数据交换方面的国际合作。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跳出代际界限,认识到我们所采取的行动将对子孙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为减轻天气气候状况产生的影响,在地球系统模式中模拟天气气候状况正变得愈加重要。在此背景下,我认为需要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系统的了解,打破传统界限应对挑战。

记者:当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频发、强发态势。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您看来,未来国家气象水文部门(NMHS)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是如何应对挑战的?

菲利普·埃文斯:国家气象水文部门(NMHS)面临的挑战主要分为两类。一方面,随着天气气候相关事件对全球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一影响的严重性。在减轻此类事件影响方面,我们从事的工作发挥了尤为关键的作用。此外,用户对我们提供的数据和服务需求也在增加。

经过数十年发展,我们能够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而这一成绩的取得也意味着人们对我们服务水平的期望值在持续攀升。

另一方面,许多我们所依赖的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变化。高性能计算、云计算、机器学习和天基观测系统的发展有可能对我们的工作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要通过创新应用、敏捷应对等方式对这些发展带来的机遇保持关注和开放的态度。

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EUMETSAT)将在2025年之前发射新一代地球静止和极轨气象卫星,去年12月我们刚发射了第三代静止气象卫星(MTG)的第一颗卫星MTG-I1。

在温室气体观测方面,未来几年欧洲哥白尼计划的“哨兵-4”和“哨兵-5”载荷将分别搭载在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的第三代静止气象卫星(MTG-S1)和第二代业务极轨气象卫星(Metop-SG)A1星上。从中期来看,我们将继续为哥白尼计划未来开展二氧化碳监测任务作出贡献。

到21世纪20年代末,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将参与“哥白尼成像微波辐射计”和“哥白尼极地冰雪高度计”的研发及应用,分别提供海表盐度、温度和极地海冰全球产品以及海冰厚度和积雪深度全球产品。

此外,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将购买商业数据对本机构无线电掩星数据进行补充,并制定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空间天气发展路线图。

2025至2040年,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成员国将确定海洋测高后续计划,该计划将探测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情况,我们将利用具备欧洲特殊技术能力的“风神”卫星,持续改善数值预报能力,通过“斯特纳”小卫星星座,为业务运行环境测试新的领域。

记者:长期以来,中国气象局与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在多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您对未来双方深化合作有何期望?

菲利普·埃文斯:自1998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和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已形成十分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建设性的交流合作。合作重点围绕卫星气象学、业务运行和数据交换等领域。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对中国气象局取得的成就致以至高敬意。

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双方将进一步巩固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努力实现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2040年远景发展规划,并为社会提供关键服务。

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将继续与中国气象局深化合作,并在多边框架下努力减少空基观测业务时空覆盖方面的差距。同时,双方将共同探索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尤其在提供空间天气服务、实现可互操作云技术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增强卫星数据可访问性与可用性、加强气候和温室气体监测服务等方面可加强拓展合作。

去年9月,中国气象局在气象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上介绍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等气象发展计划令人印象深刻。这些计划与WMO地球系统理念不谋而合,这些也为双方未来开展积极合作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要感谢中国气象局多年来与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开展的富有成效和建设性的合作,并期待双方在此基础上加强交流合作。

(责任编辑:徐嫩羽)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