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16日,黑龙江省迎来2023年入汛以来最大降水天气过程。此次降水天气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且部分降水落区与前期重合,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农田渍涝等次生灾害发生风险增加。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四级应急响应,省气象部门通过全省智能网格一体化平台和媒体矩阵,超前发布多项预报预警信息,并及时报送省委、省政府,加强与自然资源、水利、应急等部门的会商研判,为防汛应急抢出提前量。
技术攻坚 “拿捏”东北“淘气涡”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科学技术是关键。夏季,东北冷涡活动频繁,且具有突发性、连续性等特点,降水量级及落区预报难度较大。省气象部门以边研究边应用的方式全力提升东北冷涡科研业务水平。目前,已初步完成黑龙江省强对流天气环境背景特征分析,建立了全省强对流天气环境背景条件指标体系,明确了分类强对流预报方法,进而研发出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分类精细化预报预警产品,并应用到今年全省的防汛工作中。不仅如此,省气象台还通过调整优化东北冷涡指数,以及对近三年东北冷涡过程进行气候统计,分析出初夏的冷涡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影响,总结出黑龙江省东北冷涡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主要变化及其差异。此外,基于智能网格预报和农业大数据等技术和资料,研发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估技术,对由东北冷涡天气过程引发的低温冷害、霜冻等农业气象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和精细区划,为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贡献气象智慧。
2021年,为全面提升东北冷涡科研与预报能力,黑龙江省气象局成立专项工作组,编制完成 《黑龙江省东北冷涡科研业务能力提升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部署了包括开展东北冷涡强对流天气分类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和影响机制、异常成因的物理机制、与不同天气系统互相作用机理以及龙卷风等强风暴客观自动识别技术等25项研究任务,始终坚持以实际应用成效检验科研技术成果。
一张“智慧网” 打造全省协同预报体系
为确保安全度汛,省气象局在数值模式预报基础上加快推进预报业务智能化、数字化和精准化。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多尺度数值预报为基础、多算法模式释用技术为核心、精细化检验评估贯穿全流程的省级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体系,有效提升了预报预警的精细度和准确性。
在临近、短时、短中期各个预报时段都发展了不同预报业务,依托黑龙江气象综合业务平台(HIMOS),形成了无缝隙预报产品体系和省市县三级实时协同的业务流程。省气象局在临近预报时段依托快速滚动更新预报系统,能够提供每10分钟滚动更新的未来2小时逐10分钟的定量降水预报产品;在短时预报时段内研发逐小时气温和降水预报,能够提供每小时更新的未来24小时内逐小时预报且间隔1千米分辨率的网格预报产品;在短期预报时段内,降水方面研发频率匹配算法、基于集合预报的概率匹配平均算法、以及多模式动态集成算法,气温方面研发了卡尔曼滤波、多模式集成、消除偏差集合平均的算法等进行气温订正预报,靶向提升了分灾种、分区域、分流域的预报业务能力。
(作者:张晓卿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