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寒潮席卷,气温骤降,低温、暴雪等灾害性天气不但给城市运行带来压力,还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各地气象部门与保险机构迅速联动,全力以赴服务保障农户雪后查勘、理赔,为农作物披上“暖心棉被”。
近年来,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出的“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和农产品期货气象服务”,深化“气象+保险”合作,推动气象融入产品研发、理赔评估等各个环节,将“靠天吃饭”转变为“看天定损”,助力保险业更好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防灾减损、助农惠农、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因地制宜研发特色保险产品
放眼全国,自2018年中国气象局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各地气象部门与当地保险机构深化合作,因地制宜,创新本地优势特色保险产品,满足差异化风险保障需求——
2023年4月,福建省首单商业性林木台风气象指数保险在漳州落地,保险保障金额46万元,承保460亩。这份保险产品由漳州市气象局、市林业局和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联合创新推出,运用科技手段对台风路径及风圈等级进行判定,并以此标准为受灾投保林地启动快速理赔程序。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将商业保险牛羊天气指数保险变为肉羊政策性保险,2022年当地参保肉羊88.9万只,投保金额达1.67亿元。针对使用相对蒸降差作为旱灾评估指标计算复杂的情况,锡林郭勒盟气象局不断优化调整天气模型,通过设定过程降水临界值,使用适用更广的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指标,让评估结论更易受到认可、便于推广。
在江西,省气象局与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智慧保险气象服务保障平台,开展重要农业、清洁能源产业及主要气象灾害的精细化风险区划和风险评估,研发新险种和金融衍生产品,建立气象灾损数据库。
11月5日至6日,辽宁省葫芦岛市出现强雨雪寒潮大风天气过程,市气象局专业气象服务团队到当地人保财险公司开展雨雪天气专项气象服务。图/井川
灾后精准快速“兜底”
如今,气象证明广泛应用于因气象灾害导致的保险理赔或经济纠纷场景。收到申请后,气象部门会根据当地自动气象观测站数据,免费提供事发时的气象实况,申请人可将其交付保险公司进行受损评定。
资金迅速到位是灾后重建的关键。2023年7月底,受台风“杜苏芮”减弱低压影响,河北省馆陶县出现强降雨天气,叠加河道行洪,作物大面积被淹。县气象局组织党员先锋队开展玉米渍涝灾害调查,及时为申报群众开具气象证明。在出现严重洪涝灾害的黑龙江省尚志市,气象部门强化与保险机构的合作,开通气象证明绿色通道,依法高效开具气象证明70份,为快速合理理赔提供科学依据。
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气象保险服务再提速。近期,“电子气象证明零次跑”成为新常态。
湖南省岳阳市气象局工作人员介绍,以前需要开具气象证明的人员最少要跑一次才能拿到证明,如果所带资料不齐甚至需要多次跑。随着“气象证明网上办”上线,申请人足不出户便可“掌上办理”,几分钟即可完成整个申请过程;提交申请不到半小时,就能收到气象局开具的电子证明,大幅度减少群众“跑路”次数,从“最多跑一次”变成“零次跑”。
在不断探索中,各地加快实现保险气象证明无纸化——江苏南京气象证明业务接入政务网“在线办理”模块,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河南省气象局建立“气象灾害保险凭证服务系统”,用户以村为地理单位查询,在保险理赔业务中便能实现对气象要素的规范化快速查询和气象凭证获取。
灾害性天气来临,查勘定损争分夺秒。无需开具气象证明也能理赔,则是天气指数保险迅速触发的优势——
2023年9月,台风“苏拉”“海葵”先后影响广东省广州市,农田水浸严重、鱼塘漫顶。市气象局研发的蔬菜和虾蟹气象指数保险启动自动理赔程序,无需现场定损,全市205单蔬菜气象指数保险保单、南沙全区89单虾蟹气象指数保险保单触发理赔,助力农户在24小时内快速理赔,总体理赔金额近2000万元。
“高油酸花生最怕连阴雨,今年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220亩地买了保险,赔付了1万多元,这个保险明年俺还要买。”河北省巨鹿县樊家堂村高油酸花生种植户刘保良说。2023年试点开展高油酸花生气象指数附加价格指数保险的巨鹿县气象局,在台风“杜苏芮”影响期间实时监测全县各区域站点气象数据,及时出具《气象指数保险触发告知书》,10户高油酸花生种植户的36.04万元理赔金陆续到账。
有别于传统农业保险的承保难、定损难、争议大等痛点,气象指数类保险产品具有“触发即理赔”的特点,以风力、降水量、温度等一个或者几个气象要素为触发条件,当达到触发条件后,无论保户是否受灾,保险公司都将根据气象要素指数向其支付保险金。客观准确的气象数据,免去了多部门进行灾情核定的繁杂流程,减少了保险公司勘灾定损成本,大大提高理赔效率。
2023年8月3日,济南市章丘区气象局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章丘支公司就气象灾害保险理赔证明有关事宜签订了《投保人气象灾害证明免出具 同心为民服务合作协议》 王文瑄摄影
服务向灾中险前再升级
不只是灾后赔付,随着服务理念的升级,保险服务业逐渐涵盖灾前预警、灾中调度、快赔预赔、科技赋能等各个方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2023年10月,浙江省台州市气象局与人保台州分公司签署全省首份气象增值服务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业主方只需承担常规工程保险,无需额外付费,即可获取专业气象服务。
买保险送气象服务,这种“买一送一”的方式还是头一次见。台州一号风电场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单位,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人保台州分公司、台州市气象局三方合作为该风电场打造新型保险气象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经费采购气象服务,气象部门每两天发布一次未来三天精准预报。
“专业气象服务的引入,降低了工程保险理赔的风险,也符合我们对于保险科技发展的期待。”人保台州分公司总经理郑炜表示,在后续开展风险减量管理基础和专业工具研发中,希望与气象部门开展更多合作。
力求实现从“险后”补偿转向“险中”响应和“险前”预警,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气象部门与人保张家口市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气象+保险”乡村振兴联合服务站。一旦发生灾情,工作人员将迅速提供灾情判定服务,第一时间将防灾减灾相关信息传递至农户,实现服务加速、损失降低,后续双方还将依托联合服务站,加强防灾减灾和保险知识宣传,进一步优化服务站功能,构建防灾减损管理新模式。
未来,气象部门将加强与保险机构的深度合作,推动气象融入产品研发、理赔评估等各个环节,打造更多适应新需求的气象保险产品,提升我国气象灾害风险综合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保障。
(作者:吴彤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