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十四冬”,魅力内蒙古。这个冰雪季,在北疆大地上,一个全新的冰雪舞台正在持续助力中国冰雪运动升温。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这场精心筹备数年、凝聚万人心力、牵动全国人民的冰雪盛会,将接过北京冬奥会的“接力棒”,让“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继续照亮美好未来。
1月7日,距离“十四冬”开幕还有40天。在冰与雪的氛围里,自治区各赛区赛事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各项目资格赛激烈角逐,气象保障进入“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特别工作状态。气象工作者拿出最硬核的实力,为“十四冬”的顺利举办保驾护航。
凝聚 协同发力
自“十四冬”赛事筹备以来,中国气象局对赛事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给予密切关注和细心指导,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局领导实地指导,多次听取自治区气象局专题汇报。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气象探测中心等直属单位对自治区气象局进行业务合作和指导。北京市气象局传授冬奥气象保障经验。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在“十四冬”筹备委员会中单独设立气象保障部。在“十四冬”倒计时100天誓师动员大会上,自治区主席王莉霞特别指出,气象工作在“十四冬”比赛中占据重要地位,要求气象部门全力做好赛事保障服务工作。
扎兰屯赛区现场保障人员开展自动站维修维护工作,确保数据正常运行。 图/张佳兴
建立规范有效的组织机构,将工作组设置横向拓展至各业务段,纵向延伸到各赛区,是内蒙古气象部门保障“十四冬”的第一份“答卷”。
“十四冬”开幕后,全部比赛项目将在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赤峰市和呼和浩特市的四个赛区举办。根据多赛区比赛的实际情况,自治区气象局成立“冬运内蒙古气象中心”,并下设“一办六组四中心”,即冬运办,气象服务组、预报预测组、观测与网络组、人工影响天气服务组、应急与宣传组、财务审计组,呼伦贝尔气象分中心、赤峰气象分中心、乌兰察布气象分中心、呼和浩特气象分中心。
制定详细的行动方案和应对措施,是气象部门保障服务“十四冬”的又一有力抓手。
“十四冬”比赛设项全面对标2026年米兰冬奥会,设有滑冰、滑雪、冬季两项、冰壶、冰球、雪车、雪橇、滑雪登山等8个大项、16个分项、176个小项。
各类赛事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同。“十四冬”气象保障服务明确了“一场一策”“一项一策”的服务策略,印发“十四冬”气象保障总体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以及预报预测、观测网络、气象服务、宣传科普等专项方案和各气象分中心服务方案预案21个。
“我们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切实凝聚部门合力,全力以赴做好‘十四冬’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冬运内蒙古气象中心主任,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黎明说。
自主 技术创新
先进的气象科技力量,是自治区气象部门服务保障“十四冬”的底气。
自治区气象局按照“十四冬”气象服务保障需求,全力推进综合观测系统、气象预报系统、气象服务系统三大系统建设。
1月2日,呼伦贝尔市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迎来新年首个滑雪比赛日,2023—2024赛季全国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锦标赛暨“十四冬”资格赛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预赛开赛。
天气变化对高山滑雪比赛有较大影响,而气象部门在赛道关键点布设的激光测风雷达,可精确测量三维风场,填补雪上赛区无低空测风探测设备的空白。
为全面保障“十四冬”,四个赛区共投入天气雷达6部、自动气象站29个、激光测风雷达2套、辐射站4套、微波辐射计1部、应急保障车2辆、便携式气象站6个,实现了地基、天基、空基立体监测。
“围绕赛事气象预报‘百米级、分钟级’的精细化要求,自治区气象局自主研发气象预报技术成果5项,引入北京冬奥预报技术成果两项,均已在资格赛中投入使用。”冬奥气象服务首席专家、“十四冬”气象服务特聘专家,内蒙古气象台挂职副台长时少英介绍。
“我们自主研发的内蒙古次百米级数值预报系统,已经实现10分钟、60米分辨率的0—24小时网格预报。”数值预报技术研发带头人、内蒙古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刘林春说,“这是冬季复杂地形下赛事预报服务的一项重要突破。”
在气象服务平台方面,同样是自主研发的赛事交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实现了对四大赛区公路交通、紫外线、旅游景点、空气质量、气象指数预报等服务产品的制作和推送。该系统已经实现预报、预警、实况数据的实时采集、自动更新,无论是运动员、裁判员还是社会公众,都可以通过“十四冬”气象服务专题网站和小程序查询赛区的天气实况、卫星云图、雷达图和天气分析图。
人才构成了“十四冬”气象保障服务的“最强大脑”。内蒙古气象部门组织涵盖自治区、盟、旗三级共282人的气象服务团队。其中,赛区一线现场服务团队79人,已经全部入驻赛场,开展驻训实战。河北省气象局和黑龙江省气象局共选派3位北京冬奥气象专家参加“十四冬”气象保障服务。
服务 精益求精
从2023年12月中旬开始,“十四冬”气象保障工作进入临战状态。
“‘十四冬’第一次全流程气象保障服务,现在开始!”去年12月20日,随着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演练总指挥刘海波的一声令下,参加演练的“一办六组四中心”迅速进入状态,按照预定方案有序展开工作。
“凉城赛区越野资格赛期间天气状况总体良好,我们将每半小时提供实况气象数据,同时提供0—1天逐小时、1—3天逐3小时、4—10天逐12小时的赛道定点天气预报产品。”去年12月23日,乌兰察布气象分中心预报首席徐玥向赛事组委会介绍。
新年第三天,扎兰屯赛区大跳台竞赛团队决定单板公开组训练、决赛及后续赛程向后推迟一小时,4日的训练日调整为检查场地,训练日延期一天。“我们精准研判,提前一天通报了天气变化,成为赛事推迟的依据,能够保障运动员的安全,我感到非常自豪。”冬奥气象服务专家、“十四冬”扎兰屯赛区前方气象服务组队员王颖说。
……
“请各部门坚决扛起政治责任,齐心协力圆满完成气象服务保障任务!”1月7日,赵黎明宣布进入“十四冬”气象保障特别工作状态。
2月17日,“十四冬”的圣火将在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主火炬塔点燃。
气象工作者热切期待那一刻,也将从现在开始,更加全力以赴,更加精益求精,力求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气象服务保障任务!(郭晓佳、汪晓梅、李红梅、于文超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王祯晗 高菲 周昕南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