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扛稳扛牢政治责任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
——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工作重要指示精神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0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近期,我国南方多地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北方部分地区旱情发展迅速,南涝北旱特征明显,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

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排查风险隐患,备足装备物资,完善工作预案,有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体现了对人民群众安危的深切牵挂,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当前汛情旱情的严峻性、复杂性、紧迫性,以更高政治站位、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时刻绷紧防汛抗旱这根弦,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强化气象预警和灾害预报联动、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提高预报预警的精准指向性和灾害应对提醒的针对性,压紧压实责任,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坚决打赢防汛抗旱硬仗。

压紧压实责任 强化监测预报预警

当前我国防汛抗旱已进入最为关键、最为吃劲的阶段,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亚伟表示,我们将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持续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聚焦重大灾害、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对象等,全力组织做好递进式服务和气象高级别预警信息“叫应”工作,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精准预报是有效防范应对灾害性天气的前提和关键。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司长梁丰表示,将组织各级气象台站紧盯暴雨、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密切关注流域和中小河流强降水及其次生灾害影响。充分利用实况监测业务及数值预报、人工智能预报大模型等,精准研判灾害性天气强度、落区和起止时间,做好预报预警和滚动更新。

观测是做好气象业务全链条各环节的底气。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司长方翔表示,将持续完善综合气象观测应急响应和质量改进机制,充分发挥气象卫星、雷达及新型观测装备作用,强化协同观测和产品应用,加强观测与预报服务互动,提升观测系统应急响应效益、效率和效能。

入汛以来,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坚持不放过每一个天气过程,锚定预报精准,连续作战。“我们将持续做好台风、暴雨等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充分考虑各种高风险、小概率、超常规情形,做好国家级预报预警流程与省市县应急联动各环节紧密咬合。”该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台长)金荣花表示。

针对广东、福建等地极端强降水过程,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综合应用风云四号B星、风云三号G星(降水星)对当地暴雨发生发展情况开展连续监测。该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劲松表示,将持续加强主动、互动、联动,及时利用卫星数据制作洪涝水体变化监测产品,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决策支撑。

对标监测精密,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鹏表示,将充分利用天气雷达、探空、垂直遥感等观测手段,滚动监测关键区域天气实况,实时跟踪地面降水等信息,及时提供暴雨、强对流等监测信息和服务材料。此外,将通过国家气象观测实时业务平台密切监视重点区域装备运行和数据质量情况,开展数据质量与产品分析。

聚焦服务精细,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动加强与农业农村、能源等相关部门联动。该中心主任朱小祥表示,将持续做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在提高气象信息传播质量、形成服务合力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粮食保丰、能源保供、交通保畅等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已启动重大天气“一过程一策”宣传科普联动机制。该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社长)王雪臣表示,将适时组织国省宣传科普会商,加强科普资源共享,畅通主流媒体“绿色通道”,充分用好“首席说天气”等品牌,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充分利用天擎·实况、天擎·极值一张表、天擎·基础信息一张图等,实时制作站点类和格点类实况产品供国省两级首席预报员应用。“我们将全力做好天气会商现场保障及伴随式数据服务,为防汛抗旱提供信息保障支撑。”该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张志富表示。

面对北方地区旱情影响,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作业指挥室副主任陶玥表示,将及时联合多地多部门开展专题会商,科学研判人工增雨作业条件,抓住有利时机开展空地立体人工增雨作业。

6月13日,中央气象台预报员针对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研判天气形势,加密制作预报产品。闫泓 摄影

开展递进式服务 增强预警指向性

6月13日至16日,粤北、珠三角北部和沿海地区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已于17日10时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多地迅速开展抢险工作。广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旭东表示,将持续强化风险意识,统筹部署谋划落实各项任务,加强雨情监测和会商研判,滚动发布最新预报预警信息,切实做好当前梅州等地防汛抢险救灾及灾后复工复产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自6月9日以来,福建中北部出现暴雨,当地11条河流16个水文控制站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福建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冯玲表示,将坚持全过程递进式服务理念,严格落实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带班和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做好监测预警,加强气象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提升高级别“叫应”自动化水平,提高联动信息报送质量,为党委、政府防汛减灾决策部署提供有力支撑。

6月12日至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遭遇强降水“车轮战”。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农孟松表示,广西短时临近预报技术创新团队利用暖区对流天气模型提前1天作出准确提示,并在0至12小时短时预报中进一步细化强降水落区。下一步,团队将继续加强广西对流尺度模式产品检验和应用,优化升级基于多源资料融合与人工智能方法的短时临近客观产品。

面对严峻汛情,各地气象部门因地制宜开展递进式服务,全力做好防汛救灾气象服务保障。

江西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傅敏宁表示,将做好“631”递进式服务,推进气象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会商研判,联合发布中小河流洪水等气象风险预警信息,最大限度降低次生灾害影响。

当前,湖南已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宏翔表示,将持续强化“631”预报预警服务机制,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中小河流和水库调度工程防守、城镇重点部位防涝、夜间强降雨转移防灾四个方面工作,助力安全度汛。

“我们将根据强降水风险预警应对‘31631’机制,推动气象预警和城市防灾减灾深度融合,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上海超大城市正常运转。”上海中心气象台决策服务首席朱洁华说。

自6月18日起,南方雨带北抬至长江中下游一线,雨水集中、强度大、致灾风险高。武汉中心气象台首席王珊珊表示,将及时启动“631”递进式预警服务,确保气象预警畅达各层级。

“我们将继续紧扣汛期交通气象服务需求,强化与交通运输等部门的主动互动联动,推进开展全省多条高速公路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工作,持续深化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工作,提升精细化、全链条交通气象服务水平。”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交通气象科副科长杨茜茜说。

连日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出现大范围暴雨天气。在当地防汛指挥部连续值守后,莲都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叶萍表示,莲都处在下游,面对本地降水量大和上游泄洪的严峻形势,上下游联动尤为重要,“我们将努力为组织群众转移等提供决策支撑。”

“我们要当好防灾减灾救灾一线的哨兵,结合本地地形、气候特点,力争做到预报精准,加强与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动,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做好公众气象服务。”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气象局局长韦方龙说。

百色市气象局联合市应急管理局落地应用区气象科学研究所研发的“暴雨灾害风险智能预警”系统并建成应急管理一张图  百色市气象局 供图

科学增雨抗旱 保民生保供应

自6月8日以来,高温炙烤北方。北京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郝丽萍表示,将把汛期气象服务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强化“31631”递进式服务机制和分类分级精准预警“叫应”,加快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三维立体加密监测站网建设,开展异源异构预报技术研发,加强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提高极端天气预报精准性和超前性。

聚焦高温天气下能源保供、公众健康防护等,天津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关福来表示,市气象局将做好密集输电线路气象监测预警,加强海上气象灾害预警,保障船舶引航停靠、海上工程施工、港口作业安全;不断完善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等健康气象服务产品,加强面向重点人群健康防护的精准预报和科普服务。

正值“三夏”关键时期,连日高温导致部分地区土壤缺墒。各地气象部门加强协调联动,抢抓有利时机做好抗旱抢种保苗工作。

河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飞表示,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将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理念,动态研判旱情发展及影响,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安全科学高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做好农业生产气象服务。

“我们将加强与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联合会商,积极组织专家赴受高温影响地块开展调查,做好针对种植户、农机手等的气象服务工作。”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董航宇说。

山西省运城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贾朝阳表示,全市气象部门将坚持以预报预警为先导,强化部门联防联动,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平稳、人民生活安宁。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等地出现旱情。“我们将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手段,实时滚动监测气象干旱发展情况,利用多源数据开展精细化、定量化干旱气象灾害评估,抢抓有利时机,安全、科学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同时谨防旱涝急转。”自治区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牛宝亮说。

安徽省亳州市气象部门及时进入干旱服务特别工作状态,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新治表示,将与应急管理等部门开展抗旱会商,成立调研组到县区开展抗旱调研,做好灾害天气解读工作。

6月19日,河南省汤阴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到伏道镇高标准农田,调查高温干旱对夏种夏管的影响情况。 门惠娜摄影

(作者:刘丹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