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担当

国家气象中心韩丽娟: 脚踏实地 俯仰农业气象服务天地间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7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时至今日,还依稀记得刚加入农业气象室的那种喜悦。”提到农业气象服务这份事业,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室高级工程师韩丽娟的脸上挂着笑容。

作为农民的女儿,韩丽娟自幼便对农业生产有着深厚的感情。小时候,常遇到因气象灾害导致农户受灾的情况。“农民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蔬菜烂在地里,真心疼。”韩丽娟感慨地说。正是这种对辛勤劳动成果的珍视,以及对农业生产脆弱性的感悟,使她更加坚定了从事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决心。

抬头看天 做粮食安全的守护者

2006年,韩丽娟进入国家气象中心工作,成为一名农业气象工作者。

“农业气象服务,职责在于守护大国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再具体一点,就是使农户增产增收,趋利避害。”韩丽娟说。农业气象服务贯穿农产品进出口、市场调节、粮食的耕种管收储等各个环节,是粮食安全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工作中,韩丽娟严格要求自己,严把每一份产品质量关。每次值班,她会回顾过去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过去几年对农业生产影响比较大的天气过程,积累相关的数据和资料,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韩丽娟制作春耕春播春管气象服务材料。 图/刘一

“今年春耕春播工作开局不错。”韩丽娟说,“大部地区气温波动回升,墒情也适宜。”去年冬季,低温雨雪过程多、强度大,对越冬作物、经济林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今年的天气特点、作物状况,国家气象中心及时调整春季农业生产服务内容,加强春季越冬作物田间管理气象服务。3月初,根据气候趋势预测和相似气候年景分析,韩丽娟在服务材料中及时提示要重点防范倒春寒天气对春播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韩丽娟将农业气象灾害指标进行业务应用,构建作物灾害遥感评估算法,推动开展北方低温冷害、寒露风和水稻高温热害的监测预警评估工作。

脚踏实地 做田间地头的服务者

农业气象服务离不开土地,绕不出农田。

从业近20年,韩丽娟走过大大小小的田地,探访过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一次次见证了从种子到粮食的转变。

在辽宁调研农田渍涝灾害时,无论是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还是农户,都对气象服务大加赞扬,这让韩丽娟深感欣慰。“农业气象服务真正踏实做到这种程度,就够了。”她说,得到农民和农业农村部门的认可,就是自己的价值所在。

在韩丽娟看来,农业气象服务的关键是要把天气预报技术用好,与农业生产、作物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让农民受益。在长期调研中,她意识到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水平与农民实际需求存在“时差”。尤其是经济作物,需要长期、准确的天气信息,才能更加高效安全地培育、扩种。

农业生产是一项依靠经验的“技术活”,既离不开农民的生产经验,也需要与时俱进的科技支撑。如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出现了很多农业技术“断档”的新农人。“这就需要我们来帮一把。”韩丽娟说。

2023年,借助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平台,韩丽娟针对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秋播技术等方面,为种粮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农业气象与生产技术结合的培训,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240多万。

与此同时,韩丽娟还牵头与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农业气象知识播撒在更广阔的田野上,结出更多硕果。

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推进,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农业气象预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韩丽娟说。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变的是风霜雨雪,不变的是农业气象工作者对天时的持续关注,对土地的深切热爱。

(作者:闫泓 责任编辑:郭曼如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