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播撒科学种子 点燃科技梦想
——2024年全国气象科技活动周侧记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30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三星堆”为何落地古蜀?

二十四节气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开展特色农业种植需要关注哪些天气?

……

这些问题在5月15日至6月1日举办的2024年全国气象科技活动周(以下简称“气象科技活动周”)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自2017年首次举办以来,气象科技活动周连续8年由中国气象局、科技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已成为展示我国气象科技发展成就、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最大平台之一。以此为契机,全国各地开展富有特色的气象科普活动,营造支持气象科技创新、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高精尖——

科技资源向科普转化

精巧的气象卫星模型、可以在极寒天气下工作的超低温自动气象站冰雪观测仪器、拥有流线型外表和超长臂展的海燕无人机……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的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博览会上,这些能上天入海的气象前沿科技展品备受关注。

作为气象科技活动周主场重点活动,该博览会以“开辟气象科技新领域新赛道,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主题,展览面积万余平方米,参观者在一件件展品前驻足,充分体验气象科技的魅力。

图为在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博览会上,参展商为公众展示气象监测设备 博览会主办方供图

“之前对气象工作的了解仅限于天气预报,今天看到了这些‘气象利器’,着实大开眼界!”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市民李先生表示,通过参观对气象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气象科研人员也参与创作了不少科普产品,风云卫星极光预报产品、“天擎·基础信息一张图”、北京气象观测成就、大理山地气象观测与研究成果、青海“走进三江源”气候变化研究成果等纷纷亮相,切实推动科技资源向科普知识转化。

接地气——

气象科普走进千乡万村

“在河蟹蜕壳期,最怕温度骤升骤降……”5月17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河蟹养殖气象科技小院里,河蟹产业专家吴艳丽正在为养殖大户讲解天气因素对河蟹养殖的影响。

日前,作为气象科技活动周的重要活动之一,全国性大型气象科普主题活动——“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活动正在开展,依托特色农业气象科技小院建设,组织农业气象专家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科普讲座、科技培训、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更高质量的气象科普服务和科技支撑,助力乡村振兴。

5月23日,“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活动特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气候服务专家、中国科协和中国气象学会全国气候变化学科科学传播首席专家周兵以“全球沸腾新时代与极端天气新常态”为主题作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历程、产生原因和危害。

5月23日,国家气候中心首席气候服务专家周兵在广东省佛冈县石角镇中心小学开设科普讲座。 周国明 摄影

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科普行动走进田间地头,助力农业丰产、农民增收。江苏扬州市气象局组织专家通过科普宣讲、实地调研等方式,向农户面对面传授“知天而养”技术;宁夏农业气象专家调研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服务需求,提出酿酒葡萄种植生产建议;天津农业气象与农业生产技术专家通过“线下讲座+线上直播+现场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专项科普培训和点对点技术服务……

重创新——

让科学的种子落地发芽

在气象科技活动周中,有不少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创意活动。

5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天文馆内,孩子们正在观看由北京天文馆及其“大火星”志愿服务队、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气象出版社联合出品的科普剧《逐日历险记》。该科普剧用鲜活生动的故事,阐述了太阳活动对人类发展、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介绍了全球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E星、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等空间太阳监测卫星。

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与北京天文馆联合主办的“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主题科普展中,孩子正在观看空间天气太阳风暴模拟过程。韩大洋 摄影

在江西,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构建的气象科普交互产品,让公众沉浸式体验“云跃于指尖,雨落于指缝”;在广东,人工智能展示互动体验、趣味航模表演等,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在重庆,气象主播走进校园,给同学们讲解雷电气象灾害防御知识……

北京“中轴线”气象研学活动、河北冬奥气象科普活动、湖南南岭山地气候探寻一日游、贵州“FAST探秘:气象在护航”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气象研学活动也同步展开。

此外,中国农业大学 “二十四节气里的气象智慧”宣讲活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科普藏区行”,以及无锡学院“凝心聚力,织密校地育人经纬线”主题实践活动等,以高质量气象科普深度赋能教育“双减”,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

(作者:张艺博 杨蕾 责任编辑:张林)

相关新闻: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