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联动
习近平指出,近期,南方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广东、福建等地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北方部分地区旱情发展迅速,南涝北旱特征明显。
自6月17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强降水天气,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达250毫米至500毫米,湖南常德、安徽黄山等地累计降水量达500毫米至740毫米,且降水还将持续。6月25日,中国气象局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要求,再强化再深化再细化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预计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处于降雨集中期,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致灾风险高,中央气象台6月23日10时发布暴雨橙色预警。经综合研判和应急会商,中国气象局局领导于23日11时20分签发命令,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预报与网络司、综合观测司,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气象探测...
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此次强降水过程,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加强监测预警,动态分析研判雨带变化及其影响,跨前一步做好气象预警和灾害预报的联动,面向党委、政府积极主动提供信息支撑和决策服务,滚动预报、果断预警,密切关注暴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和农田渍涝...
6月17日至18日,针对近期广东强降水天气,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多次连线广东省气象局,要求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加强上下游联动,落实好暴雨高级别预警“叫应”,全力以赴做好当前梅州防汛救灾气象服务。
6月13日,中国气象局印发通知,组建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服务国省协同工作专班(以下简称“专班”),要求各相关直属单位、各地气象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强对流天气过程,充分考虑高风险、小概率、超常规情形,一过程一策,以专班的方式加强国省市县四级协同,扁平化开展工作,科学高效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
中央气象台6月12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并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预计6月13日至15日,江南、华南及云南、贵州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江西、浙江中南部、福建西部和北部、湖南中东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江西中东部、浙江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局地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服务进行时
6月24日9时30分,江西省气象局启动暴雨二级应急响应。面对暴雨持续侵袭,江西省气象数据中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那份“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坚定行动,在提升数据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实现数据服务“时效”与“质量”双重提升,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6月26日至28日,重庆市武隆区出现强降雨,过程最大雨量达171.1毫米。6月24日,武隆区气象局提前发布强降水过程提示,并联合防汛部门开展会商,对未来3天内可能出现的强降水天气类型、时段、气象风险进行分析。6月25日,武隆区气象局发布重要气象信息专报与暴雨预警信号,通过村级工作站、武隆气象微信公众号、党政网等媒体多渠道进行传播。
6月11日21时32分,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气象台发布雷电橙色预警信号。该气象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叫应”“叫醒”市政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提醒加强防范应对。次日凌晨,流经该市的蛮蚌河发生洪涝灾害,由于预警及时、转移迅速,未发生人员伤亡情况。
锦江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境内,属赣江下游支流。自6月23日开始,受上游河水倒流及强降水天气双重影响,锦江新建段松湖站出现洪峰水位29.30米,超警戒2.8米,超有记录以来最高水位0.39米,全区7座中型水库水位均超汛限。
6月17日,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期,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出现持续强降水。23 日,中国气象局将暴雨三级应急响应状态提升至二级。2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6月22日以来,江西省出现持续强降雨。6月22日0时至27日9时,江西省平均降雨量达141.0毫米,45县(市、区)536站降雨量超过250毫米。江西省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织密防汛减灾“安全网”。
根据天气形势,湖南省气象局于16日15时启动暴雨三级应急响应,23日18时将应急响应提升为二级。全省各级气象部门进一步强化面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重大气象信息直通式报告机制,做好高级别预警特别是夜间暴雨预警“叫应”工作。同时,湖南气象部门开展“闪信”服务,将预警信息准确及时送达防汛抗旱责任人。
6月28日起,安徽省遭遇新一轮强降雨天气过程。此次强降雨落区由之前的皖南地区北移至江淮地区,六安、安庆、淮南、滁州、合肥等地出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9个气象站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安徽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集中力量做好防汛气象服务。
6月28日8时至29日8时,江苏中部、安徽中部、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和南部、湖南北部、贵州东北部及云南怒江、广西防城港等地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安徽六安、河南信阳、湖北黄冈和武汉等局地出现特大暴雨。气象部门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开展递进式预报预警,全力做好防汛救灾气象服务。
长江中下游继续处于强降雨集中期,防汛形势严峻。长江流域气象中心每日加密制作快报级别长江流域气象信息专报和未来三天降水预报服务材料,全力做好长江流域防汛气象服务。
预计6月28日至30日,江苏淮河以南大部地区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6月28日11时,江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江苏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防汛四级应急响应。目前,省气象局已启动暴雨三级应急响应。
6月19日,安徽省黄山市进入梅雨期,部分地区的日雨量超过300毫米。6月25日,安徽省气象局抽调阜阳市、亳州市、宿州市气象局工作人员,支援黄山市徽州区气象局、休宁县气象局、黟县气象局开展防汛气象工作。当日下午,三支业务支援小组均已就位,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6月21日8时到22日9时,湖北省梅雨期首轮强降水自西向东横扫荆楚大地,全省53个县(市、区)降水量超过100毫米。降水集中、强度大、致灾风险高,面对来势汹汹的强降水天气,湖北省气象部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自6月9日入梅以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出现4轮强降水。截至26日08时,全区面雨量301.3毫米,导致东苕溪流域内水库、河道水位迅速上涨,超保证水位。余杭区气象局开展递进式、精细化气象服务,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6月18日以来,湖北省崇阳县出现持续性暴雨天气,影响范围广、雨量大。6月11日,崇阳县气象局发布未来一周天气预报,提示17日至18日本县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过程叠加,致灾风险高。6月19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防汛抗旱研判会商会议,对主汛期防汛救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就中考应对、水库库容调度、应急值守等各项工作提出要求。
6月23日至25日,浙江省常山县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截至26日8时,全县平均雨量214.9毫米,城区195.8毫米,13个站点超过250毫米。针对此轮强降雨天气过程,常山县气象局全力做好监测预警服务。
受近日降水影响,黑龙江省乌苏里江发生超警洪水,乌苏里江支流挠力河、穆棱河,松花江支流倭肯河等河流发生超保洪水,其中倭肯河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6月23日13时,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6月25日12时启动针对黑龙江省的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截至6月25日08时,七台河市勃利县倭肯镇倭肯河倭肯站水位131.34米,超保证水位...
6月26日10时30分,重庆市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三级应急响应,应对26日至28日的暴雨天气过程。
6月26日凌晨,上海市出现强降水天气,上海中心气象台连发雷电黄色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6时,上海市气象局升级暴雨四级应急响应为三级。全市气象部门加强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6月21日至23日,湖北省大冶市遭遇入梅以来第一场强降雨天气,全市普降暴雨,南部乡镇出现大暴雨。大冶市气象局提前预警,精准服务,为全市防汛抗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自6月19日“入梅”以来,安徽已经出现3轮强降水天气过程,皖南和大别山区遭遇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多地交通受阻、通信中断、人员被困。
6月19日,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正式“入梅”。自21日凌晨起,江苏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普遍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部分地区伴有强对流天气。21日4时至23日8时,全省12个市1184站累计过程降水量超过50毫米,其中常州市横山桥镇达230毫米,苏州、常州、南通、南京等局地出现8级以上大风,太仓市风力达11级。
浙江省海宁市自6月9日入梅以来,共出现3轮降水过程。22日20时至24日07时,全市面雨量达106.6毫米,其中10个镇(街道)累计降水量超100毫米。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海宁市气象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气象服务保障。
6月20日,浙江省建德市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建德市气象台20日13时50分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启动电话“叫应”服务。17时10分,建德市气象局启动暴雨三级应急响应。
6月13日8时至20日8时,湖南省永州市进入降水相对集中期。降雨量达100~249.9毫米的有268站,占全市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的70%,250毫米以上的有28站,占全市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的8%。永州市气象部门精准预报、提前预警、及时“叫应”。
6月18日以来,彭泽县出现集中降水期,普降大到暴雨、局地暴雨,地灾隐患点风险增加。杨梓镇政府应急值班室的“云盾”气象预警机上显示着1小时强降水预警、实时雷达回波、雨情实况及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等信息。23日,杨梓镇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开展地灾隐患点巡查,发现龙桥村有山体滑坡迹象,并在23日15时前成功转移群众一户4人。
6月中旬,江西省鹰潭市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致灾风险高。全市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有效落实强降水“631”风险预警服务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月23日至24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出现强降水天气。6月24日,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其兴一行到县气象局指导调度防汛减灾工作,强调要严密监测、精准预报,加强与应急管理、交通、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的联动,全面落实预警“叫应”机制,确保快速响应、提前防范、有效应对。
强降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夜雨特征明显、降水极端性强、落区重叠,防汛形势严峻。市气象台6月16日20时至24日8时共发布预警信号54期112县次。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科学组织调度,及时组织群众转移安置。
6月21日21时至23日20时,湖北省通山县出现入梅以来首场强降雨天气过程,全县普降大暴雨,城区通羊河水位暴涨,多个水库开闸泄洪。据统计,全县35个气象站中,有22个站达到大暴雨级别,11个站达到暴雨级别。针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县气象局闻“汛”而动,早预警、早行动,做好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和临灾预警“叫应”工作。
入梅以来(6月9日至25日),浙江全省累计面雨量283毫米。地级市面雨量前三名分别是丽水(406.1毫米)、衢州(380毫米)、温州(296毫米);县级面雨量前三名分别是庆元县(558毫米)、龙泉(540毫米)、遂昌(394毫米),单站最大为庆元县杨楼村站900毫米。
“25日夜里至27日,梅雨带维持在安徽至浙江西部一带,杭嘉湖、衢州北部、绍兴西北部地区和新安江流域有持续性暴雨,部分大暴雨……”6月25日上午,浙江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燚在媒体发布会上,面向省内十余家主流媒体发布了最新的气象信息。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浙江在线等平台及时刊发,向公众传递最新气象信息和防灾减灾知识。
自6月17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至27日,江南北部、江汉东部和南部、江淮以及贵州、广西等地有持续性强降水,其中,湖北东南部、湖南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23日11时20分,中国气象局提升暴雨三级应急响应状态至二级。24日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6月21日夜,武汉市出现暴雨天气过程,其中黄陂、东西湖、蔡甸、江夏、经开区等地出现大暴雨。据统计,全市11个站点达到大暴雨级别,119个站点达到暴雨级别;最大累计降水量143.5毫米,最大小时降水量63.0毫米,最大风速21.2米每秒。
“今天要做好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的防御准备,尤其加强对南部乡镇的预警。”6月21日一大早,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于逍遥叮嘱值班人员。
6月21日至22日,湖北省黄冈市普降大到暴雨,黄冈市气象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各部门紧密联动,精准靶向“叫应”,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6月24日9时30分,江西省气象局将暴雨三级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全力应对暴雨天气过程。6月22日08时至24日08时,江西省共21县(市、区)208站降水量超过100毫米;1县(市、区)2站降水量超过250毫米,34县(市、区)的133个气象观测站出现1小时30毫米及以上短时强降水。
6月21日至23日,贵州省出现持续强降水天气,4个观测站出现特大暴雨,65个观测站出现大暴雨,降雨叠加导致城市内涝、山洪及地质灾害风险较高。贵州省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做好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为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6月21日6时起,湖北省咸丰县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全县38个雨量监测站中有3站出现大暴雨,15站出现暴雨,中小河流水位暴涨。
6月19日,上海“入梅”首日,大到暴雨来袭,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面对这场考验,市气象部门未雨绸缪,以“31631”强降水风险预警应对机制筑牢申城全域“生命线”。
水位上涨、水库超警、城镇内涝……6月16日以来,湖南出现持续性暴雨、大暴雨天气。湖南省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推进“631”(6小时预报、3小时预警、1小时“叫应”)预报预警服务机制融入防灾减灾全链条,并向两端不断延伸,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倾心守护“一江一湖四水”安澜。
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6月22日8时至23日6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强降雨,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安徽芜湖、浙江杭州、江西九江、湖北咸宁和黄石、湖南湘西、贵州安顺等地有大暴雨。
6月21日18时,随着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一场与恶劣天气的较量已悄然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央气象台预计,21日20时至22日20时,江汉、江淮等地将有10级以上雷暴大风,部分地区小时雨强大于50毫米,最强时段为21日夜间至22日午后。
6月21日17时至22日9时,安徽省岳西县迎来入梅以来首场强降雨天气过程,全县普降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最大雨量达170.6毫米,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21日19时至20时(60.4毫米)。岳西县气象局闻“汛”而动,提前部署,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力做好气象服务保障。
6月20日17时43分至22时3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芦花片区发生短时强降水天气,县城累计降水量达62.5毫米,最大小时雨强41.9毫米。强降水过程造成县城新区出现内涝,部分区域断电,部分车辆受损。
6月21日下午到22日上午,贵州省贵阳市大部区域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针对本次天气过程,贵阳市气象部门采取部门联动、递进式气象服务等方式全力应对。
6月21日,江苏省气象局组织召开入汛以来首次强对流天气视频实时指挥调度会,对进一步做好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作出部署。
6月21日11时30分,上海市气象局将暴雨四级应急响应提升为三级。上海中心气象台21日7时05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小时内,上海市大部分地区将发生雷电活动,并可能伴有最大1小时雨强20毫米至4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提醒公众注意防范雷电灾害。11时20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升级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为黄色,并根据降水云团影响趋势,提醒公众加强防范,确保城市排水系统的畅...
6月19日,安徽省黄山市进入梅雨期,各县、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此次过程雨量大、强度大,多个自动气象站单日雨量超过300毫米,持续强降雨造成黄山市部分区域灾情严重。安徽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闻“汛”而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强降水防范应对工作,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6月17日夜间至6月19日,四川省德昌县出现持续强降水天气,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强降水来临前,425户1022人被成功转移,无人员伤亡。
从6月12日起,柳州市气象台加密开展会商研判,运用柳州市元宝山地形暴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利用精细化元宝山地形暴雨数据库资料,提前对降雨时间、最大雨强、累计降雨量作出预判。6月13日9时30分,柳州市气象局启动暴雨三级应急响应;16日11时,启动重大气象信息报告制度。
土壤含水饱和,河湖底水抬高,灾害风险升级……6月13日至19日,湖南省郴州市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过程范围广、累计雨量大、落区重叠高,全市平均降雨量达125.5毫米,汝城县延寿乡小垣累计降雨量高达463.9毫米。面对严峻汛情,郴州市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应对。
6月17日2时至18日2时,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普降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全县平均雨量达119.7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羊狮慕镇(175.1毫米),共有7个乡镇9个站点出现11次短时强降雨,部分乡镇发生不同程度洪涝和地质灾害。
6月16日开始,湖南省湘潭市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强降雨主要集中在湘潭市区、湘乡市中部、湘潭县南部,并伴有雷暴和短时强降雨。湘潭站、湘乡站出现极端降雨,其中,湘乡连续2天最大降雨量、湘潭连续3天最大降雨量达极端降雨事件标准。湘潭市气象局启动应急响应,紧盯关键、科学预判,开展“631”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
“目前全县普降大暴雨,小时雨强较强,后续仍有较强降水云团影响绩溪县,持续强降雨极可能引发山洪。”6月20日14时01分,安徽省绩溪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县气象局迅速开展预警“叫应”。以预警为令,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立即开展防汛救灾工作。
6月9日入梅以来,浙江省强降水时空差异明显,呈现南多北少特征,丽水和杭州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大,局部出现极端降水。18日,前梅雨带稳定维持在浙江中南部地区,强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仅10天时间部分县、市雨量已经接近或超过常年6月总雨量,其中,丽水市庆元县国家气象站雨量破6月历史极值。19日开始,强降水转移到浙江北部地区,杭嘉湖地区出现暴雨,杭州部分大暴雨。
6月19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视频调度会,要求切实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层层压实责任,全力做好防范应对各项工作。
6月18日20时至21日08时,安徽省黄山、宣城、芜湖和铜陵的平均累计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全省有1617个站降水量超过50毫米,934个站降水量超过100毫米,171个站超过250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歙县许村,为523.9毫米。
6月19日江苏入梅以来,沿江苏南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截至21日10时,南京、苏州、常州、无锡100个站的降水量达到100毫米以上,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常州市金坛指前镇,为190.2毫米。
江西省气象台预计,22日至25日,江西北部有一次较明显降水天气过程,部分地区有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赣北北部累计雨量为100毫米至160毫米,局部可达220毫米以上;赣北南部、赣中北部为50毫米至100毫米;赣中南部、赣南为20毫米至50毫米。部分地区伴有强雷电、短时强降水,局部地区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雨强可达50毫米至80毫米。
6月19日至20日,青海省大部出现降水天气,截至20日08时,全省单站最大降水量为42 毫米。青海省气象台于6月19日17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省气象局于19日18时启动暴雨四级应急响应。
“请各位基层防汛责任人组织人员对相关人员快速开展人员转移”。6月20日,受梅雨影响,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暴雨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各部门进入紧急防汛状态。20日0时至20时,淳安县累计过程面雨量达141.1毫米,共有126个站点(占比46%)降水量超过150毫米,其中威坪镇新茂村24小时降水量突破淳安县区域自动站历史极值,达到342.3毫米。
6月15日以来,湖南省株洲市进入降雨集中期,强降水频繁,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平均降雨量达100.3毫米,最大累计降雨量为469.9毫米(醴陵市浦口站)。株洲市气象局 早谋划、早研判、早部署、早响应,严格落实“631”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为防汛减灾赢得主动权,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受梅雨带影响,6月19日至20日浙江省桐庐县出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20日10时38分,桐庐县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预计,从21日午后开始,贵州中部一线降水发展,最强降水时段集中在夜间,直至22日白天,贵州中部以东以南地区如毕节市南部、贵阳市、铜仁市中南部、安顺市、六盘水市东部、黔西南州东部、黔南州大部、黔东南州中北部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个别乡镇有特大暴雨。22日夜间到24日白天,贵州西部及东北部地区有大到暴雨,部分乡镇有大暴雨,个别乡镇有特大暴雨,24小时最大小...
6月18日晚,湖北省入梅以来,暴雨主要位于鄂东地区。截至21日10时,鄂西南、鄂东地区出现暴雨,局地大暴雨,最大累计雨量为157.5毫米(监利市尺八镇),最大小时雨强达55.3毫米(武汉市汉南区军山街道)。
“气象局再次提醒,未来3小时我镇还将出现强降雨,立即通知各学校做好停课事宜,水位上升的危险地段要做好人员撤离准备。”6月19日3时50分,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镇长韦中贵在接到气象部门的提醒电话后紧急部署。
6月11日,前期遭遇多轮强降水的浙江省云和县再次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连续强降水导致石塘镇在建工程235国道项目居住区工棚周边及通道被淹没。灾害发生前,云和县气象局开展递进式服务,提前预警,及时“叫应”,并提醒乡镇政府与村干部加强巡查。得益于此,居住在235国道项目工棚内的299名工人及时撤离转移,成功躲避洪涝灾害。
6月13日至19日,广西出现持续性暴雨到特大暴雨天气,为今年以来广西“龙舟水”最强降水时段。这次过程有何特点?极端性有多强?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农孟松就此给出解读。
根据预报,6月20日夜间至22日,贵州省自北向南有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6月20日夜间至21日白天,北部地区有大到暴雨,个别乡镇有大暴雨;21日夜间至22日,雨带南移,黔西南州至铜仁市的西南-东北向区域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个别乡镇有特大暴雨。23日降水将有所减弱,但东部地区个别乡镇有暴雨。
据湖南省气象台预报,6月20日晚,湘西北局地有暴雨到大暴雨;20日晚至21日白天,湘西北有中到大雨,其中湘西州北部、张家界西北部、常德西北部有暴雨,张家界(桑植)、湘西州(龙山、永顺)有大暴雨,局地阵风7至8级;21日至23日,湘中、湘北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6月19日2时至20日18时,江苏省沿江和苏南地区出现较强降雨过程,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南通等市5个乡镇(街道)累计降水量达50毫米,6个乡镇(街道)达100毫米,最大降水出现在宜兴竹海公园,为125.9毫米。
6月20日夜间,梅雨带短暂南压后将于21日再度北抬。受其影响,未来一周,上海多阵雨或雷雨天气过程,其中23日至下周初雨势较为明显,气温在25℃至32℃之间。市气象局紧盯天气过程,聚焦雷雨大风、高温高湿等灾害性天气对超大城市防汛、交通运输、农业等方面以及食品、卫生、仓储等部门和行业带来的风险影响,递进式做好气象服务保障。
根据河南省气象台预报,6月20日夜间至21日,河南将出现阵雨、雷阵雨,黄河以南有中雨。其中,南部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此轮降雨过程后,河南省南部、东部旱情将得到明显缓和,但需谨防旱涝急转,关注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和城乡积涝风险。另外,北部降雨分散,旱情仍可能持续或发展,需继续做好抗旱工作,同时需加强冰雹...
6月20日0时55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漓江桂林水文站水位达148.88米,超出警戒水位2.88米,此后水位逐渐回落,防汛形势严峻。 6月12日至19日,桂林出现持续性大范围强降雨天气,强降雨落区集中在湘桂铁路沿线及漓江上游地区,永福、兴安、灵川三县反复出现特大暴雨,7个乡镇累计雨量超过700毫米,最大为兴安县溶江镇,达945.5毫米。持续性强降水导致漓江水位超警,洪水...
进入6月下旬,江西省雷雨天气较前期将明显增多,且具有较明显对流性特征。受前期降雨影响,目前,江西省部分江河水位较高,土壤含水量饱和。由于灾害发生具有滞后性,且后期仍有降雨过程,相关部门需继续强化中小河流圩堤、山塘水库、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预警,防范暴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根据气象资料显示,预计6月21日至22日,湖北省将出现入梅以来暴雨范围最广、强度最强降水,鄂西南、江汉平原及以东地区累计雨量将达80至150毫米,局地达200至250毫米,单点可达300毫米以上。湖北省气象局已于6月20日18时将暴雨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6月18日夜间起,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出现强降雨天气,18日20时至19日17时,全区面雨量达59毫米,有124个站点累计降水量超过50毫米。
6月16日至18日,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出现强降水。会同县气象局于16日17时启动暴雨三级应急响应。因气象预警及时,乡镇提前转移了72户189人,未出现人员伤亡。
上海市气象局发布消息称,上海于6月19日正式入梅。受梅雨带影响,6月19日至20日,上海将有一次大雨到暴雨过程,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
据湖南省气象台预报,6月16日8时至17日8时,湖南14个市(自治州)73个县(市、区)367个乡(镇)出现暴雨,局地出现大暴雨。由于此次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落区重叠,流域洪涝、山洪和地质灾害等风险高,湖南省气象局于16日15时启动暴雨三级应急响应。
6月17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预计6月17日20时至18日20时,江南中南部、华南北部和西部、贵州南部、云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广西北部、湖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广西东北部等地局地有特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记者采访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就我国主雨带北抬最新情况进行解读。
据浙江省气象部门预测,6月16日至18日,浙江省中南地区将出现入梅以来最强降雨,暴雨致灾风险高。6月16日,浙江省发出了梅雨防御第1号指挥长令,省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于16日12时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浙江省气象部门提前部署、全面落实,于6月15日17时30分将暴雨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并于16日16时发布入汛以来首个暴雨警报,全力做好强降水气象服务工作。
6月13日夜间至15日,云南省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云南中东部、南部及西部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累计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有92站,最大降雨量达214.1毫米。532站次出现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量达79.8毫米。
据贵州省气象台预报,6月16日至19日,贵州省将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主要降水时段在16日夜间到18日夜间,以短时强降雨为主,最大小时雨强可达80毫米以上。为做好持续性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贵州省气象局于6月16日启动暴雨三级应急响应。
6月10日20时至6月12日20时,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出现强降水天气,7个气象站累计降水量达100毫米以上,最大降水量为鹄山126.2毫米。11日16时,渝水区气象局联合新余市自然资源局渝水分局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联合区水利局发布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17时,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预警响应。
6月13日,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出现强降水天气,1个乡镇达到大暴雨级别,5个乡镇达到暴雨级别,最大小时雨强达95.1毫米。17时50分,永泰县气象台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
天色渐暗,云卷云舒间,一场强对流天气正悄然在华北、东北上空酝酿。6月13日,中央气象台值班室近乎座无虚席,又秩序井然,值班预报员们或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中的雷达回波图与卫星云图,或三两成群低声讨论。
6月12日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出现暴雨到特大暴雨天气,桂林市永福县的3个乡镇累计降雨量超过400毫米,最大为广福乡570.3毫米。 为应对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于13日10时启动暴雨三级应急响应,自治区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报送重大天气快报、气象服务信息等材料。
6月12日至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12日16时至13日16时,永福县9个乡镇均出现大暴雨,其中4个乡镇出现特大暴雨,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永福罗锦金鸡河水库,达463.7毫米。桂林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自6月10日开始,江西省抚州市的雨已经连续下了3天,抚州市气象部门的精准预警,成功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6月10日10时16分,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8时30分,市气象局启动暴雨四级应急响应,落实“631”预报预警叫应机制——省级6小时风险预警、设区市级3小时风险通报、县(市、区)级1小时风险“叫应”。
6月9日以来,福建省中北部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南平、三明北部的部分乡镇出现大暴雨。为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6月13日,省气象局启动暴雨二级应急响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舒楠介绍,本轮降雨最强时段将出现在13日夜间至15日白天,过程累计降水量达40毫米至8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100毫米,其中广西中北部、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局地累计降水量达到250毫米,甚至超过400毫米。
6月11日,江西省鹰潭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完善“省级6小时风险预警、设区市级3小时风险通报、县(市、区)级1小时风险‘叫应’”的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实施细则。
6月13日,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出现暴雨天气过程,18个区域站累计降水量超过100毫米。
6月11日至12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最大降水量为锦屏县敦寨镇龙池村235.5毫米。黔东南州气象部门及时行动,精准预报、提前预警,为群众安全转移避险提供有力支撑。
|
|
科普 • 防御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