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今年汛期,河北省临城县赵庄乡梁家庄村,这个曾在“23·7”华北极端强降水中下了1003.4毫米雨而零伤亡的村子,防汛工作再升级——拓宽河道、高标准新建或重建护村坝、增加应急避难场所,气象部门推出智能短临交互系统,实现精细到乡镇的暴雨预警信号自动提醒。
“已经抵达!”8月,科研专家陆续入驻雄安新区科创中心,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正式运行1个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希望延续下去!”在巨鹿,县气象局开展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探索“灾后兜底+灾前预防”新模式,受到种植户欢迎。
这背后,是河北气象部门持之以恒的奋进拼搏。近年来,河北省气象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河北气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向着建设东部气象强省目标奋力前行。
强化主动互动联动,系统推进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河北省、市、县三级政府全部出台《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贯彻落实意见,气象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列入省领导定期督办事项。持续深化省部合作,中国气象局和河北省政府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河北省气象局与所有市政府签订了新一轮合作协议,共建60余个重大气象工程项目,各级政府出台300余个保障性文件,有力推动气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农村、水利、应急管理、住建、海事、铁路、物流、铁塔等30多个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或联合发文,进一步健全信息共享、难题共解、工作互促机制。
锻造坚实基础,织密观测网,提升预报预警精准度。五年来,河北新增地面雨量观测站3726个、多要素观测站881个,站间距由8.2公里加密至5.2公里。新建X波段天气雷达11部,建成具有“五条廓线”观测能力的台站4个。24小时暴雨、晴雨格点预报准确率等多项预报业务水平稳居全国前列,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接近90%,强对流预警信号发布提前量稳定在1小时以上。国内首创研发分辨率为50米的融合分析及临近预报系统(INCA-HR)。河北省智能化气候预测系统实现业务运行。
在应对重大天气考验中,以气象灾害防御“河北方案”筑牢防线。极端天气停工、停产、停运、停课等应急措施写入河北省委重要文件,省政府连续12年实施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水利、住建、应急管理等多部门建立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健全递进式服务机制和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努力将暴雨损失降到最低。
在服务国之所需中,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务实行动。面向“千年大计”,雄安新区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智慧气象)试点建设内容纳入新区建设场景和发展总体框架,中国气象局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加速实体化运行。面向乡村振兴,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时段的直通式服务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助力创造河北千亩以上规模小麦亩产纪录(778.88公斤)。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典型生态系统常态化监测和定量评估业务,空气质量客观预报延长至16天,助力地方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在支撑关键领域高质量发展中,“气象+”释放更多活力。“气象+能源”——为222个光伏电站、40家风电场提供未来10天逐15分钟精细化服务;“气象+交通”——开展高速公路公里级气象监测预警,因天气导致事故率同比下降53%、死亡人数减少36%;“气象+海洋”——新增海浪、风暴等5种海洋要素预报产品,助力船舶安全进出港艘次提高29%;“气象+体育”——建成体育比赛气象保障专项服务系统;“气象+物流”——气象精准保障7.2万辆重型载货车安全出行……
牢记嘱托、实干笃行。河北气象部门将以务实举措和扎实的实物工作量,凝心铸魂,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作者:赵晓妮 安娜 责任编辑:栾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