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气科院”)以服务气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为目标,以加强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为重点,以增强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支撑,以推动中央和部门人才政策落实落地为抓手,全面推进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是气科院重点谋划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气科院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实现文化建设与奋发作为的协同共促,推动理论学习成果与创新发展实践相结合,开展融入业务抓党建示范建设。积极探索在科研团队中建立党小组,加强对科研一线青年科技骨干的培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凝练院训,拓展科研文化内涵,整合建设载体,通过组织院士报告、优秀青年报告会,学习宣传雷雨顺先进事迹,开展院“两优一先”评选等活动,广泛宣传先进集体、优秀代表,发挥科学家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作用。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连续5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带队,集合老中青三代科学家,到西藏东南部和三江源区开展实地科学考察。徐祥德表示,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了,他将带领团队继续深耕大气科学领域,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完成好青藏高原科考各项研究目标,将研究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建设更加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应有贡献。
2024年9月,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任务一团队在西藏自治区开展无人驾驶垂直探测科学试验期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右)查看监测数据。
前辈的精神是一面旗帜,召唤更多气科院青年在接续的事业中自觉践行着不畏艰险、严谨治学的精神。
在海拔7028米的珠峰北坳营地、在南纬69度的南极中山站、在雷电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在龙卷风灾后调研现场、在科技援疆援藏工作期间、在加快建设雄安新区征程上……气科院青年科技骨干的足迹已遍布全球。
近年来,气科院全面构建青年科技骨干培养体系,注重在青年人才职业初期加强引导支持,建立优秀毕业生接续培养计划;持续实施优秀青年海外培养项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到国(境)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中锻炼成长;为青年人才选聘学术导师,量身制定发展规划。
5年来,2名40岁以下科研人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人获得青年科学家项目支持,3人获得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支持,1人获得海外优青项目,4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层次青年拔尖人才,16人入选中国气象局青年英才。
气科院持续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建立以加强团队建设促进人才发展的机制;围绕气象科技前沿和核心攻关任务研发需求,凝聚优势力量组建15支重点方向创新团队,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和团队成员聘任制,将中青年骨干的比例和青年人才所取得的成果作为团队考核的重要指标,促进学科带头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创新团队,6支团队入选局重点创新团队,3支团队入选局青年创新团队。
立足新阶段,气科院将担负起团结凝聚气象科技工作者在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创新建功的光荣使命,做好新时代科技人才工作,用好用足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优秀的人才政策,搭建平台、健全机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凝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动力,为实现气象核心关键技术高水平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郭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