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就

扩大“朋友圈” 共筑高水平创新平台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来源:

2019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气科院”)与江苏省气象局共同推动组建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

2021年,气科院会同山东省气象局、青岛市气象局推动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建设。

2022年,气科院与四川省气象局推动成立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

2024年,气科院与辽宁省气象局、沈阳农业大学推动组建沈阳农业与生态气象研究院。

……

作为气象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气科院坚持在开放格局下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以省部共建的相关机构为依托,集约多方协同攻关、着力解决科技难题,不断集聚优势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建立了以谈哲敏院士工作站为代表的“一站二室三基地”创新平台基础架构,与高校、企业合作实现科技资源在创新平台上的集聚;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与山东省气象局、中国海洋大学等联合组建了观测与机理、监测预报、气象导航研究团队;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与高原及周边省份气象部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等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

2024年9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复旦大学召开座谈交流会,共推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聚力合作孕育出一系列创新成果,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为例,通过组织开展强风暴野外综合观测试验,在龙卷、冰雹、雷暴大风和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形成机理和预报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冰雹识别算法在国家级业务平台SWAN 3.0推广应用;区域数值模式为江苏省精细化预报业务提供最高空间分辨率达1公里的预报产品,为交通、电力等气象服务提供支撑。

气科院致力于构建协同创新大格局,聚力强化气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多领域、多机构间的合作,持续打造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的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创新向更深领域拓展、更高层次迈进,以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研发成果支撑引领气象科技和业务发展——

瞄准灾害性天气“预报精准”的重大使命,气科院联合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南京大学推进灾害天气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汇聚全国优势研究力量,强化国家层面科技支撑;与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共建雷达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共建雷电重点开放实验室并进入部级重点实验室序列;拓展新领域,与部门外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气象风险与保险、能源气象、农业气象、海洋气象、灾害天气、生态气象等多个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推进“气象+”赋能行动;牵头发起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来自气象部门、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的62家单位成为联盟成员,搭建起局校合作、产学研全链条创新平台……在厚植创新沃土的过程中,这些科技创新平台已经成为气象领域孕育重大原始创新、解决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科学技术问题的重要力量。

“气象现代化的建设历程是不断强化科技引领、坚持创新驱动的历程。我们的目标是联合国内外科研力量,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在开放协作、聚力创新、引领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打造国际一流的气象研究创新平台,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气科院副院长高云说。

(责任编辑:郭曼如)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