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中国金融气象指数与服务平台(V1.0)发布
9月1日,中国气象局在京发布中国金融气象指数与服务平台(V1.0),旨在深化气象与金融融合发展,发展气象新质生产力,为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中国金融气象指数:度量金融行业气象风险的标尺
9月1日,中国气象局召开中国金融气象指数与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中气指平台”)发布会。会上,主创团队(以下简称“团队”)为与会嘉宾准备的纪念品,是一把透明的、刻有长序列温度变化的尺子,意味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各行各业面临的气象风险需要度量。这把尺子,也形象地描绘了中气指平台的作用——一把可以客观衡量金融及气象敏感型行业,如农业、能源、电力、交通等经济实体面临的气象风险的标尺。
宣传片
中国金融气象指数与服务平台
主旨报告
常清:金融气象服务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
发展金融气象服务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中气指平台的研发,是大力推动“金融×气象”发展的创新举动。一方面,平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研究团队在数十年相关研究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客观实际研发的,市场化特点明显,实用性高;另一方面,平台体系化程度高,系列指数涵盖农业、能源、电力、交通等领域,数据覆盖中国大陆境内主要区域及农业类全球相关主要产区。
邱菡仪:“气象数据与金融”融合创新 为市场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天气衍生品是以天气变量指数化处理后的结果作为交易标的,在此基础上开发的一类新型衍生产品。该类衍生品通过灵活约定合约中天气变量的状态以及相应的支付条件,帮助天气敏感行业管理风险。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和严重,对世界各地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包括极端高温、洪水、飓风、干旱和大规模的森林火灾。它们给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了多重挑战,也加强了市场对天气风险管理的需求。
专家观点
李夺:探索“气象×金融”的更多可能
金融部门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既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又对其产生反作用。一方面,金融机构投资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结构和全社会的碳排放总量,进而改变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另一方面,气候的趋势性变化会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形成持续性影响,是银行投融资结构布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此前的合作交流中,气象工作者对自然规律的精准把握和气象部门强大的科技力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郭淑华:为气象风险管理领域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气指平台涵盖领域广泛、指数类型丰富,将为气象风险管理领域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对适应我国发展阶段的“气象×金融”服务模式的有益探索。下一步,希望持续深化与气象部门的战略合作,尽快实现长江中下游气温指数试运行发布;继续锚定推进天气衍生品上市的目标,加大一流产品和服务供给,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期货力量。
贺军:“气象×金融”服务国民经济全局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球范围来看,气象指数期货已上市20多年,覆盖了温度、降水等多种气象要素。相信期货会成为“气象×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行业贡献。
王玉飞:推广“天气指数+衍生品” 深化市场对天气衍生品认知
2023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展了一系列服务主粮作物、经济作物、水产养殖以及电力能源等领域的天气衍生品试点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反响。这种“天气+保险+衍生品”的模式,是气象、保险、期货三方协同,共同构建市场化的天气风险管理机制的有益尝试。利用天气衍生品的风险对冲功能,实现风险转移闭环,是“气象×金融”创新服务“三农”等领域的生动体现和积极探索,对于形成天气风险管理新生态具有引领作用。
罗勇:加强合作 共同构建完善的金融气象服务体系
加强气象风险对金融市场影响的认知,利用先进气象科技提升金融赋能效率,构建完善的金融气象服务体系,成为当务之急。金融管理部门需加强顶层设计,与气象部门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共同提升金融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与效能,大力发展金融与气象新质生产力。
现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