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立春后,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北山村水稻田里,一台台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嫩绿的秧苗被迅速插入稻田。新一年的水稻插秧正紧张有序进行,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有条不紊地开展早稻种植工作的背后,有不少气象春耕“帮手”——
“海南全岛的水稻在不同区域种植时间不一致,发育期有先后,给气象服务带来很大挑战。”省气候中心副主任陈小敏介绍,在海南的东部和西部、南部和北部,水稻发育期相差一个月,有时候甚至能相差60天以上。
多光谱无人机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海南气象部门利用多光谱无人机,对可能发生灾害天气的区域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远程监测,获取水稻精确实时的样本信息,还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精细化灾情信息提取系统,通过对比灾害发生前后图像,评估灾情损失,及时向种植户提供农事建议。多光谱无人机监测作物,还能有效规避卫星遥感易受云系影响及时效性差等问题。
除水稻外,多光谱无人机也能“一诊便知”冬季瓜菜地、橡胶林、果园的情况。在发生或即将发生对本地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时,气象部门会根据天气预报及当前作物发育期等情况,判定灾害可能发生地点,利用无人机遥感调查灾害可能发生的情况,为防灾减灾提供准确数据支撑。
若把“多光谱无人机”比喻成远程精准把脉农作物的利器,那“海南农气”App则是一位“智慧医生”,定期给海南早晚稻生产开出良方。
气温稳定在20摄氏度左右才适宜水稻生长。而3月以来,海南岛受多轮冷空气影响出现连阴雨天气。低温、阶段性强降水和阴雨寡照成为春耕春播的“拦路虎”。对此,海南气象部门用科技加持,为春季农业生产起好步、开好头,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最近天气一直不好,雨水多,我每天看‘海南农气’App,参照最新气象信息和农事建议。”北山村村民陈牧在等待着追施穗肥的天气提示。
“海南农气”App是海南省气候中心研发的手机应用,可以随时查询灾害预警、农气情报、生态气象、全省预报等信息。省气候中心农业气象首席专家李伟光介绍:“除了农事建议,App上我们还会定期发布春耕春播专报、旬月报、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专报等决策材料供农户参考。”目前,今年已发布旬月报11期、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3期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专报2期,有效助力农户科学安排春耕春播。
眼下,海南岛早稻栽插近八成,秧苗素质较好,海南气象部门将坚持主动互动联动,用足气象“利”器,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和病虫害气象保障服务。
(作者:吕润 黄婧 怡施思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