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田间问诊

“天”作美 粮翻番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3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小满到,插秧忙,雨润万物禾苗壮。”小满节气过后,浙江省嘉兴市的86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收割期,农机穿梭在田间地头,到处是喜人的丰收景象。

跟随嘉兴市气象局农业气象专家,记者走进余新镇绿康农业种植基地,只见万亩麦田一片金黄,呈现出一片好“丰景”。嘉兴市种植大户、基地负责人陈强根正满脸喜气地在地里察看小麦收割情况,“今年我们基地亩产可达千斤,比前年要翻一番,创历史新高啦!”

看着眼前盛景,同行的农业气象专家曹沈昊迫切地想知道小麦增产的背后有哪些气象“加成”。

“去年育苗时期的天儿太好了!”陈强根深知,科技正深刻改变着“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看天管理”已然成为种粮大户的新课题。说到这里,陈强根打开手机给记者展示天气信息和夏收夏种天气趋势预测材料,“关键时期,还是要‘看天’种地干活。”

为了让农户“看天管理”看得更准,嘉兴市气象部门持续建设并升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平台,开展遥感影像在粮食种植服务中的应用,从而实现粮食种植精细化预报预警;将多个气象场景融入市“种粮一件事(种粮宝)”应用场景,覆盖全市95%以上种粮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除了更准、更有效以外,现在的“看天”也更快、更直观。在陈强根带领下,记者走进了基地的智慧大厅。他指着大屏说:“我们在田间建了一套5G数字化系统,通过智能气象站、土壤墒情情报站、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等监测设备,将监测到的气象要素、水稻生长发育、病虫害、土壤水分等数据实时传输到这里,看数据管理农田,什么时候需要打药、施肥、除草,一清二楚。”

“今年我们基地正在新建1000亩高标准农田,就快完工了!”陈强根望向正在修整改造的一大片农田。与之相配的,是当地气象部门将在他的田里同步建起全市第一个高标准农田自动气象站。

“老陈,后面有短时降水,你要根据天气情况安排收割作业,小麦收割后及时烘干进仓,尽量减少户外堆放。”临走前,曹沈昊不忘叮嘱。

(作者:张晓晨 何晓琴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