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蟹苗忙安家。3月5日至11日,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孙吉镇的薛公村,2000斤黄河大闸蟹的蟹苗正在这里办理“入住”。黄河大闸蟹养殖基地里,一辆辆满载着蟹苗的车驶入基地,工作人员分发蟹苗、运苗、投放,蟹塘上呈现一片忙碌景象。
山西为何能让大闸蟹在这“安家”?
地处黄河岸边的薛公村,有近万亩黄河滩涂。昔日,滩涂地满目萧瑟,大面积荒沟闲置撂荒。薛公村通过对一万亩荒沟和滩涂进行整合,改造成了林木茂盛的绿色海洋。“滩涂地土质肥沃,适合大闸蟹生长,养殖的大闸蟹口感鲜美。”薛公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俊怀介绍。
目前,该村逐步建成以1000亩大闸蟹、2000亩小龙虾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全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50万元,提供长短期就业岗位130余个。
“大闸蟹养殖对气候条件要求十分严格,县气象局每年年初都会将新一年的气候预测信息送到养殖户的手中,为养殖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程俊怀说,去年,县气象局为基地新增布设了气象自动观测站,用于监测对大闸蟹生长影响较大的气温、降水等关键要素;在高温及降水较多时节,县气象局还通过多个渠道提前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临猗县气象局副局长张焕主要负责大闸蟹养殖的气象保障工作。大闸蟹是她的“心头肉”,面对恶劣天气,她时时放心不下。2023年6月,当地高温天气频发,考虑到高温对大闸蟹生长的不利影响,她顾不上高温酷暑,组织农业气象专家第一时间到基地开展直通式服务。经过与养殖户深入探讨和交流,养殖户们对塘口进行降温,提高水位,将损失降至最低。
如今,大闸蟹养殖已成为薛公村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丰富的黄河水资源、标准化的养殖技术、精细化的气象服务……让薛公村螃蟹的品质和效益得到双提升。今年养殖户们蟹苗投放比往年要多三分之一。据统计,2023年,全村大闸蟹产量达15万斤,产值达750万元。
(作者:雷美 张绪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