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清晨,在离海最遥远的天山峡谷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三文鱼养殖基地的一汪碧水,正在阳光照耀下微波荡漾。
行走在捕捞平台上,放眼望去,可以看到一个个三文鱼生态环保养殖网箱排列在宽阔清澈的水面上,隐约可以看到三文鱼逐流而动。网箱周围,是一圈狭窄的塑胶工作台,身着橙黄色救生衣的沙比·沙都阿卡斯对此习以为常,在上面行走如履平地。
沙比·沙都阿卡斯是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蕴公司”)养殖部小鱼组组长,每天一大早开船抵达养殖网箱后,他便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喂养工作。
尼勒克三文鱼成长于天山山脉的冰川雪融水中。这种水纯净冷凉、溶氧丰富,水温常年保持在20℃以下,赋予了尼勒克三文鱼“鲜、嫩、润、滑”的特点。沙比·沙都阿卡斯介绍,目前尼勒克县的三文鱼养殖基地每年可繁育三文鱼苗种800万尾,今年预计产量6000吨。
在这里,沙比·沙都阿卡斯既是养护三文鱼的“老父亲”,又是熟悉三文鱼养殖技术的“老师傅”。
“这些小鱼从鱼卵到成鱼捕捞需要2.5年至3年,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呵护,我们得时刻关注天气、水温、溶解氧、吃食情况、活动迹象等。”
三文鱼是典型的冷水性鱼类,对气温、水温变化很敏感,生存温度范围为0℃到20℃,最适生存温度为12℃到18℃。水温超过20℃时,三文鱼会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停止摄食和生长发育,直至死亡;温度过低时三文鱼则体质弱、生长缓慢。
在养殖过程中,沙比·沙都阿卡斯最头疼的,莫过于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季时光。冬天,他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县气象局发来的短信提示。
“我们会根据气象预报信息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他介绍,大风、暴雪、寒潮等恶劣天气尤其可怕,对他负责的小鱼影响很大。小鱼的饲料颗粒微小,遭遇大风,饲料会被吹跑;遇到寒潮,小鱼活动量减少,影响吃食和消化。在恶劣天气下,养殖人员会减少或停止投喂。
今年2月15日,沙比·沙都阿卡斯收到尼勒克县气象台发来的寒潮红色预警信息,预计16日白天至18日早晨受强冷空气影响,尼勒克县最低温度持续下降,大部最低温度下降16℃到20℃,出现暴雪、大风、强寒潮天气。他一刻不敢耽搁,立即通知同事一起巡查、维护养殖基地设备、察看小鱼活动情况等。由于准备充足,小鱼安然度过寒潮。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天蕴公司发现长期气候趋势分析具有战略指导意义。早在2017年天蕴公司落户时,县气象局便向公司提供了气候资料。落户后,县气象局第一时间深入天蕴公司,主动了解三文鱼产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通过短信、微信群等途径,向天蕴公司提供暴雨、暴雪、大风气象预警信息,短时临近、短期预报、中长期预报等各类气象服务产品。
沙比·沙都阿卡斯说:“2020年,县气象局就在三文鱼基地附近建立了气象站,遇有极端灾害性天气时,气象局也及时通过电话提醒我们做好防范。”
当下正值春季,山上的融水会夹杂着泥石等杂质。对于三文鱼来说,如果水质不纯净,就会影响它的视线,导致觅食困难。对此,沙比·沙都阿卡斯都会提前掌握气象信息,操作水下清污机器人,及时完成水下清污的工作。
(作者:何玉婷 耿晓霞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