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的鑫隆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安光荣正忙着在果园里指导工人移栽苹果树苗。“气象局这个小程序确实好用,预报预警一目了然,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就在两天前,今年首场“倒春寒”袭来,安光荣却坦然自若。
苹果是延安农业的第一特色优势产业。2023年,延安苹果种植面积达331.6万亩,产值突破260亿元,为历年最高。为保障延安苹果丰产丰收,市气象部门强化科技服务,以精准精细的预报服务,助力果农培育“幸福果”。
小程序 大服务
安光荣拿着手机打开他所说的小程序,上面实时显示着苹果花期冻害防御预报预警信息。这是延安市气象局开发的“苹安天气”微信小程序,它基于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数据,让果农可以监测自家果园的实况信息、冻害发生情况和后期发展风险评估结果。
4月22日夜间至23日晨,志丹县出现低温霜冻过程,部分乡镇果园最低气温达-3℃左右。此刻正值苹果盛花期,发生冻害风险等级较高。“气象部门早在3天前就发布了预报信息。”安光荣说。收到通知后,他便开始准备生火和熏烟要用到的材料。4月23日3点,果园气温即将接近0℃,“苹安天气”向他发出低温预警。生火、点烟等操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果园的温度也稳步回升。最终,果园的最低温度维持在0.4℃,苹果花盛开依旧。
“我的果园高低落差只有30余米,有一部分在山坡,还有一部分属于沟壑地形,自从有了这些设备,我才知道温差最多能达到5℃。往年防冻都需要十多个人在果园,这次三四个人就能把重点地区照顾到了。那片地我看温度没问题就没管。”安光荣指着山坡的一块地说。
4月23日,志丹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前往苹果种植园察看苹果花受冻情况。刘慧 摄影
织网络 汇数据
苹果花期对温度极其敏感,-2℃就已经达到苹果花耐受的最低气温,这对于果园气温监测精度的要求极高。
“我们通过在果园内安装的两要素气象监测站,精准收集温度和湿度信息,并与果业数据融合,通过小程序实况发布。”延安市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主任刘志超说。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延安气象站网密度得到有效提升。截至2023年底,共新建384个微型智能果园气象站和1300个两要素果园气象站,进一步织密监测网,依托大数据为服务提供支撑。
气象与果业数据经深度融合,相关果农果业机构就能便捷地监测和获取到区域内果园气象信息、冻害发生情况和后期发展风险评估结果等,在提高精准果业气象服务靶向发布能力的同时做好行业决策数据支撑。
“我们通过加密布设果园气象站,结合卫星、雷达和原有的地面监测站网,初步构建地空天一体化监测体系,使延安苹果气象监测站网密度达到4.7公里。”延安市气象局局长王维刚说。
精预报 细防御
“苹果花期时,往往±0.5℃的温度误差就会产生受冻风险。但以前气象局的预报都是城镇预报,与果园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甚至果园的温度因为海拔、地形等因素也不一样,这让我们组织果农开展冻害防御的成本居高不下。”延安市果业中心生产科科长刘光东说道。
2023年,延安果业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这套系统通过收集国家站、乡镇区域站、微型智能果园站、两要素果园站等多维气象大数据,研发建立了苹果花期冻害分等级预报评估模型,实现苹果花期冻害智能化分级检测、预报和评估。
依托数据支撑,延安市气象局还研发出次公里级(500米)果业精细化预报模式。在时间上达到24小时内逐1小时、24—240小时逐3小时的延安气温客观预报产品,实现了智能化的苹果生育期气象预报预警。
(作者:唐宇琨 陆琦 尤彩虹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