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致敬劳动者

不服输 不骄傲 不停歇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福建省气象台国家级首席预报员吴启树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追梦路上,挑战如同星星不胜枚举。有人绊一跤,趴那不动了;也有人扭头走开,换条路试试;还有人选择在泥泞里一步步往前,走出一条阳光大道。

  吴启树正奔走在这条大路上。今年以来,作为福建省气象台国家级首席预报员,他先后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每一份褒奖,都不会从天而降。当了29年天气预报员,获5次全国优秀预报员、5次获全国天气预报技能竞赛三等奖及以上、获全国智能预报技术方法大赛5个项次一等奖、2次获省五一劳动奖章,入选首届全国“十佳预报员”,发表核心论文20多篇……这些既是对吴启树科研实力的充分肯定,更是他践行不服输、不骄傲、不停歇“人生信条”的有力见证。

  起跳,跌倒了就爬起来

  1992年,18岁的吴启树与心仪的浙江大学失之交臂,拿着成都气象学院(现改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在街上久久徘徊,突然天降小雨,他忽然觉得“气象好像也蛮有意思”,瞬间,脚步轻快起来。

  1996年7月,吴启树毕业并走上天气预报员岗位。每一次天气过程都不一样,每一次预报都充满挑战。为快速成长,他每天在工作之余还给自己“加餐”,利用休息时间查阅海量天气资料、研究更好的预报思路和技巧,也常与同事交流心得。通过不断积累,他在2009年和2011年两次获得全省预报竞赛总成绩第一。

  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积淀20年,吴启树的能量在2015年真正爆发。

  当年10月,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福建召开,青运会室外赛事的12个大项分散在全省10个赛区。为保障服务,省气象局成立青运会气象台,吴启树是首席专家组成员之一,这是他第一次担任全国性大型赛事首席预报员,负责各赛区天气趋势、场馆精细化预报等工作。 

  体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非常密切。从精细化、专业化和时空要求来说,赛事预报难度和跨度都比较大,需要进一步提高赛区定时、定点精细化预报服务水平。吴启树钻研客观预报算法、编写程序、修改代码,常常一投入就是数小时,为了节省算法训练时间,常常在等待一个算法运算结果时,利用其他电脑编写其他算法。

  他开发的逐小时多要素的多场馆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成为青运会预报制作的首要参考产品。“赛事期间,10月低温平均绝对误差低于0.8℃,高温平均绝对误差低于0.9℃,晴雨准确率高达90%以上。”这段记忆似乎镌刻进了吴启树的心中,至今提起依旧恍如昨日。

  这一产品,很快在全省预报业务中推广运用,也成为今天全国知名的“吴启树算法”的起跳平台。

  迸发,摸着天花板前行

  在福建,预报员们习惯将由吴启树主持研发的“福建最优TS评分算法”(福建OTS算法)称为“吴启树算法”,这一算法提高了台风、暴雨预报质量。

  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复杂,区域降水预报误差大,吴启树通过海量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式资料,带领团队建立了智能天气预报业务体系,创建了适用于福建的降水预报技术方法,降水、温度、大风等气象要素的客观预报成绩全国领先,这项成果获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吴启树常说,“做预报就像摸天花板,无限接近,又永远摸不到顶。”挑战激励他前行。2020年12月,“吴启树创新工作室”成立,作为带头人,他带领团队先后研发了准对称滑动训练期取样技术、昼夜分离订正算法、多模式分级最优动态权重集成算法等系列关键技术。

  如何用好海量的气象数据,如何发挥数据对预报的支撑作用?吴启树将视线转向多源气象数据融合应用。

  沉浸在算法的潮汐里,仅参数改良一项,他就先后修改了十几版,翻阅的资料摞起来比书桌还高。他主持开展的多模式和多源观测数据融合的短临预报技术方法研究,为全省短临预报预警服务体系提供自动化、分钟级滚动式短临预报预警产品,1小时的强降水预报评分大幅提升。基于他成果的短时短临预报技术方法,助力汛期预警提前量同比提前17分钟。

  吴启树正在研究预报模式和算法。李冬梅 摄影

  这些成果获得同行认可,算法被北京、浙江、云南等地气象部门引进和借鉴。

  奔跑,步步为“硬”

  参加工作以来,吴启树总在坚持做好预报这一件事,“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不用拿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

  吴启树习惯于不停复盘,仿佛身体里有个小马达,推着自己一直往前跑。这位平和、谦虚、执着的“跑者”,在天气预报的赛道里不疾不徐地跑着。他敢于自嘲“数据控”“卷王”,说自己会暗暗较劲,跟自己不同的预报思路比,跟台里今昔预报方法纵向比,跟其他省先进模式横向比。

  这样的领跑者,一定不乏追随者。

  “每个算法的背后是几十次、上百次的尝试,在反复比对中找出最优方案,需要极大的耐心、细心和恒心。”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韩美感慨,常在周末和下班后看到吴启树在修改程序。

  “有次凌晨两点,我发现25个目标文件有信息缺失,就在群里提醒注意,没想到吴首席连夜赶来单位迅速处理好了。”在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刘德强看来,吴启树严谨的作风深深影响了自己。

  “在论文写作、程序编写中遇到问题时,我就会请教吴首席,他很乐意分享经验,给予针对性指导。”省气象台年轻预报员危国飞觉得,吴启树是他最好的老师。

  跟同事们的五星好评相比,家人则给吴启树送出了心疼“差评”:“要多爱惜身体,多陪伴孩子,多留些时间给家庭。”

  吴启树笑而不语地照单全收,转过身,又在屏幕上点开新一轮“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的短时临近预报技术”课题研究……

(作者:李冬梅 陈淼 责任编辑:郭曼如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