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
2025年气象科技活动周启幕 与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活动统筹推进
5月24日,2025年气象科技活动周拉开帷幕。2025年气象科技活动周以“科技强国 气象万千”为主题,与“守正创新 奉献气象”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主题实践活动统筹推进,将以贯穿全年的群众性气象科技科普活动为主体,以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荣誉感和报国为民的使命感紧迫感为主线,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气象科学知识和创新文化,展示最新科技成果。
黑龙江:气象科普校园行 点亮童心科学梦
6月4日至5日,黑龙江省气象局携手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在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及哈尔滨师范附属小学开展“校园气象科普嘉年华——龙江行”活动,激发青少年探索气象科学的热情,增强其防灾减灾避灾意识。
浙江:涨知识 讲安全 会应急 开展“碳”索星球防灾减灾研学活动
6月8日,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浙江省气象学会气象科普专委会)、浙江省地质院地质灾害防治所和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共同推出“碳”索星球奇遇之旅——防灾减灾科普研学活动。
云南:省县联动气象科普行 知识润泽乡村少年心
5月28日,在全国科技活动周之际,云南省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和富民县气象局携手县科学技术协会,该县东村镇开展“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省气象局统筹全省优质科普资源,联合县科协形成强大科普合力,将省级专家团队与本土科普力量相结合,打通气象科普“最后一公里”。活动通过“沉浸式科普课堂 + 互动体验”的形式,为东村中心小学9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气象科学盛宴,让防灾减灾知识真正走进乡村校园,滋润少年童心。
淮安市淮安区:联合多部门开展“气象科技活动周”进校园活动
5月29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气象局联合淮安市气象局、淮安区委宣传部、区科技局、区科协等部门,在周恩来红军中学海棠剧场举办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国气象科技活动周”进校园活动。
宁德:气象科普进高校 科技守护安全线
5月26日,福建省宁德市科技周和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启动仪式在宁德师范学院隆重召开。宁德市气象工作人员以“气象应急科普进校园”为主题,通过前沿科技展示、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展示智慧气象的奥秘。
上海闵行:“两百”气象精神浸润校园 打造科学与文化融合育人新范式
5月30日,由上海市闵行区气象局主办、诸翟学校承办的“两百”气象精神主题实践暨2025年科技节气象进校园活动,以“虽不能百分百准确,但尽百分百努力”的上海气象精神为内核,通过精神谱系发布、传统文化科普、党建引领下的教育网络构建等环节,打造兼具科技温度与文化厚度的青少年科普课堂。
上蔡: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宣传 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5月29日,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气象局在凤凰公园开展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全国科技周活动宣传活动,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升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湖北:跟着“云途”去研学 领略“看得见的风、摸得着的科学”
近日,在湖北省气象局举办的跟着“云途”去研学系列活动中,百余名青少年化身“气象解码者”,通过六大沉浸式课程揭开气象科学的神秘面纱。这场以“看得见的风、摸得着的科学”为主题的研学行动,不仅掀起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潮,更以创新模式为气象科普教育注入新活力。在气象科技活动周期间,“看得见的风、摸得着的科学”主题课程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了风的形成机制,使原本抽象的气象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气象手工课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大家亲自动手制作风向风速仪,并运用自制仪器收集气象数据,体验气象观测的基本过程。
河北:开展“冀望风云 燕赵科普行”活动
5月18日,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和环境气象中心联合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在石家庄新创特教学校举办气象科普助残活动。活动聚焦孤独症和智力残疾儿童在暴雨、雷电、大风等气象灾害中的特殊避险需求,采取“多对一”帮扶模式,将常见灾种高风险区域和不同级别预警信号防御要点融入气象科普拼图游戏中,通过无障碍设施图解展板,系统讲解气象灾害防范应对知识,为残障儿童搭建了一座通往气象防灾减灾安全教育的桥梁。
大连:气象航海跨界融合 科普教育“向海而新”
当气象科学遇见航海技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由辽宁省大连市气象装备保障中心主办的“海上气象站——探索气象与航海”活动给出精彩答案。活动期间,气象部门联合航运企业创新性打造“双导师”教学模式,即气象专家与航海导师进行双线授课,让科普“活”起来。这场融合“亚洲顶级游轮”体验与“气象天眼”探秘两大主题的科普盛宴吸引了80余名市民参与,活动将科技探索与山海观景完美融合,为参与者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之旅。
石泉: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
近日,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气象局以“线上 + 线下”双线模式开展气象科技活动周活动。活动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气象知识云挑战”,答题围绕气象原理、灾害防御等内容设置题目,实时排名、积分兑奖等互动机制吸引千余名群众在指尖答题中解锁气象知识。
北海:气象科技邂逅端午民俗
气象科技活动周期间,正值六一国际儿童节与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来临之际,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气象局联合财政局于5月24日举办以“探索风云奥秘 童心预见未来”为主题的科普活动。活动创新性地将气象科普、清廉家风建设以及端午民俗体验融为一体。
福建:“组合拳”激活气象科普新动能
举办科普研学活动、设立气象科普展、开展气象科普讲解大赛……福建省气象部门在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和科技活动周期间打出科普“组合拳”,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开展特色服务,提升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南京六合:亮相科技活动周 展示“科技+教育”气象科普成果
5月24日,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南京市六合区气象局携手城西学校“晨曦”气象社团以“气象装备+实操演练”的形式,向公众展示了“科技+教育”气象科普成果。
内蒙古:开展“风起云涌”地理学科活动周
5月16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呼和浩特市气象局联合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开展“风起云涌”地理学科活动周。活动以人工影响天气科普为主题,线上、线下相结合,涵盖了科普讲座、纸膜拼接、知识竞赛等多种内容。
北京市气象局科技资源科普化探索与实践——
让气象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而要让气象科技真正“活”起来,离不开“科技资源科普化”这一关键路径。2025年气象科技活动周期间,北京市气象局以“科普品牌—科普人才—科普队伍—科普受众—科普基地—科普数字化”六子联动模式为抓手,将深奥的气象知识转化为公众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助手”,掀起了一场全民气象科普热潮。
天津:气象科普趣味实验解码天气奥秘
5月24日至25日,天津市第39届科技周主场活动暨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在天津科技馆隆重举行。由天津市气象服务中心申报、天津市气象局推荐的“气象探究实验 解码风云变幻”活动入选此次科技周主场活动。活动现场共吸引了2000余名青少年及家长的参与。
海南:最新气象科技成果吸引公众体验观摩
5月23日,海南省气象局联合海南省气象学会精心打造的气象科技展台在海南省第二十一届科技活动月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中亮相,最新气象科技成果吸引公众体验观摩,现场反响热烈。
江苏气象科技资源科普化迈向体系化——
摸清底数 搭建平台 转化成果
在今年的气象科技周活动上,江苏省气象局围绕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等知识,以科普讲解大赛、气象科普讲座、研学营等方式面向社会公众及青少年学生打造内容丰富、参与性强的系列科普特色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近年来,江苏省气象局积极打通“科研—科普”链条,探索科技资源科普化实现路径。
高唐:开展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
5月27日,山东省高唐县气象局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主题,开展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现场设立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悬挂条幅。气象志愿者向公众发放气象科普知识手册,详细讲解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变化等知识,耐心解答公众提出的问题。同时,积极推广“锄禾问天”公众号,以便公众能够及时获取预警信号、农业气象服务等信息。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探秘太空天气——
高冷的空间天气 欢乐的科普海洋
当太阳的粒子在太空中跃动,当极光在天际悄然绽放,一场场精彩绝伦的科普活动走向大众,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从中接受了来自宇宙深处的神秘 “问候” 。2025年气象科技活动周期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以下简称“卫星中心”)以 “太空漫步 —— 讲述‘高冷’的空间天气” 为主题,精心策划了线下体验参观与讲座活动,为公众揭开空间天气的神秘面纱。
福建:三级联动打造气象防灾科普新范式
5月24日,2025年福建省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在三明市沙县区现代化实战消防综合训练基地举行。福建省气象局联合三明市气象局、沙县区气象局开展三级联动,通过科技展示、互动体验、科普宣讲等形式,向公众呈现气象科技在防灾减灾、民生保障中的创新应用,吸引千余名学生、市民及各行业代表参与。 在气象展区,省气象部门展示了新一代智能气象观测设备,包括便携式自动气象站、通用型火箭发射架和气象AI助手。工作人员现场模拟突发强对流天气时的应急观测流程,通过实时回传的温湿度、风速等数据,演示气象短临预警系统如何为灾害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浙江:“请进来”“走出去”加强气象科普工作
“太酷啦!”当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气象局装有人工增雨作业设备的“大篷车”开进湖滨小学,并模拟演示时,同学们争先恐后体验。这是2025年全国科技周活动浙江气象科普进校园的活动之一。自5月以来,浙江省气象部门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系列科普活动。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资源与公众双向奔赴——
科普的意义在于连接
为推动气象科学普及,提升公众对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学会举办,中国气象学会雷电专业委员会、灾害天气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雷电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等承办的首届全国闪电摄影大赛开幕。大赛征集到258部作品,通过摄影艺术的形式,展现闪电的自然之美,同时提高公众对雷电灾害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马鞍山:探索气象奥秘 筑牢安全防线
5月24日,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八初级中学问天气象社20余名社员走进马鞍山国家基本气象站,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气象科技活动周主题活动。气象站里,各类精密仪器有序排列,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向孩子们介绍能见度、日照、天气现象等各类仪器的作用与原理,从高耸的风向标到小巧的雨量传感器,每个仪器都吸引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在综合观测业务平面,工作人员以生动有趣图文、视频形式,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讲解气象灾害的形成与防范等相关知识。在问答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踊跃回答问题,现场气氛热烈。此外,孩子们还体验了模拟观测,通过操作仪器、记录数据,感受气象观测的严谨与科学。
防城港:高中生走进气象科普基地 沉浸体验气象科技魅力
5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北部湾高级中学学生前往市气象局开展气象科普研学活动。同学们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和互动问答等形式,深入了解气象科学知识,感受气象科技的智慧与力量。在气象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移动气象自动站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了解了天气预报及节目的制作过程,体验了气象数据的采集过程,对气象观测有了更直观地认识。在气象科普展厅,学生们通过参观图文展板、实物展示等,深入了解防城港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气象探测手段以及当地地形地貌及气候概况等。
榕江:科技周打造水上安全宣传矩阵
5月23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气象局联合县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在红军广场启动科技活动周,宣传水上交通安全和应急避险知识。活动现场,气象局结合气象监测设备演示恶劣天气对水上交通的影响,指导公众使用气象智能化应用;交通部门详细讲解了船舶安全航行规范;应急管理部门则展示了水上救援装备并组织应急演练。活动现场发放了《水上交通安全手册》等宣传资料,吸引300余名群众参与。
策划:包宁 制作:李响 设计:李梁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