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
WMO:2023年打破气候记录产生重大影响
全球平均气温距平(与1850-1900年平均值相比)来源:WMO官网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30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官网称,2023年打破气候记录。WMO发布《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证实,2023年将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截至2023年10月底,数据显示,2023年气温比1850-1900年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4℃。2015年至2023年也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九年。与此同时,温室气体水平持续升高,海表温度和海平面上升创历史新高,南极海冰面积创下新低,极端天气每天都在摧毁生命、破坏生计。
联合国环境署:发布《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
《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发布 图片来源:UNEP官网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0日,联合国环境署(UNEP)发布《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打破纪录——气温创下新高,世界未能到达减排目标》。该报告显示,各国必须采取比目前在《巴黎协定》中承诺的更强硬的减排措施,否则到2030年将面临全球变暖2.5℃~2.9℃的情形。此外,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必须下降28%~42%,才能达到《巴黎协定》中把全球升温控制在1.5℃~2℃的目标。报告还发现,2021至2022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2%,创下57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新纪录。报告呼吁所有国家实现整体经济的低碳发展转型,并重点关注能源转型。
中国:广东4站成功施放北斗探空仪“云+端”北斗探空系统试启用
2023年11月25日7时,广东省河源探空站施放探空气球。
2023年11月25日7时,随着广东省汕头市、阳江市、河源市、清远市4个探空站北斗导航探空仪的成功施放,基于互联网“云+端”架构的北斗探空系统进入试运行。7月,中国气象局启动了气象探空系统升级换代工作,由L波段探空升级为北斗探空系统。11月中旬,广东省气象部门进行了基于互联网“云+端”架构的传输数据链路业务化改造,顺利完成广东北斗探空系统试运行业务切换的前期准备。
NOAA:NOAA-21卫星业务运行
NOAA-21卫星 图片来源:NOAA官网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8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官网消息表示,地球观测卫星NOAA-21投入业务运行。该卫星能够持续不断地提供数据流,从而提高NOAA3至7天预报准确性,卫星还可以对极端天气事件进行观测,并监测气候变化。该卫星为美国国家气象局提供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全球数据,用于在美国开展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卫星搭载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可收集辐射图像,实现雾、北极海冰、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探测。
NASA:创立美国温室气体中心共享气候数据
图片来源:美国温室气体中心官网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美国环境保护署署长迈克尔-雷根等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期间为美国温室气体中心揭幕。该中心的成立将为美国政府机构以及非营利和私营部门提供合作平台,还可在线获取国际空间站、各种卫星和机载任务以及地面站的观测数据、计算机模型等。该中心的数据目录包含精心整理的数据集,有助于深入了解温室气体源、汇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和通量等。
ECMWF:“目的地地球”倡议第二阶段确定
资料图 图片来源:ECMWF官网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13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官网发布消息称,欧洲联盟确定“目的地地球”倡议第二阶段。此举将显著增强欧洲适应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推进绿色数字转型。此阶段将从2024年6月中旬开始持续2年。ECMWF、欧洲航天局和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将负责实施该阶段任务。该倡议将提供一个全新的信息系统,其资料、质量和交互性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用户能够借此了解和探索地球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演变情况。农业、林业、能源、公共卫生和水资源等易受极端事件和气候变化影响的部门将从中受益。
《科学》:谷歌DeepMind研发人工智能模型预测中期天气
资料图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4日,刊登在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的题为《Learning skillful medium-range global weather forecasting》的研究论文指出,谷歌DeepMind推出的一款基于机器学习的天气预测模型GraphCast,在一分钟内预测未来10天的数百个天气变量,预报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气象预报方法。此外,该模型在预测极端事件方面同样表现良好。这一研究成果表明,未来天气预报(如日常天气和飓风、酷暑和严寒等极端事件)有望进一步提升准确率。另外,相关开源代码也已发布在 Github 上。
策划、编译:刘淑乔 制作:李响 设计:郑义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