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

杭州气象数字驾驶舱全面融入管理决策
数据融合应用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9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实时查询气象信息;打开舱门,自动生成各种快报、专报;综合实况、决策材料、雷达、台风、卫星、短期预报等决策气象服务功能一应俱全……近期,杭州气象数字驾驶舱全面投入决策应用,改变了当地气象服务依靠书面汇报、专题汇报的历史,成为杭州各级政府防灾减灾“驾驶者”的新宠。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最新信息同步直达市县乡

  今年入梅以后,桐庐县应急管理局负责人王强把气象数字驾驶舱作为每天必看的界面,雷达回波和降雨情况是他重点关注的内容。“与以往等待气象部门信息推送不同,我可以自行浏览,不用等办公室汇总收集。”他说,自己同步获取信息,减少了会议成本、时间成本、协调成本。

  淳安县浪川乡副乡长蒋发英深有同感,“使用气象数字驾驶舱,比起电视天气预报和手机短信,最大的优势就是直观、精准。”6月2日晚上,蒋发英从雷达图获知浪川乡芹川村、洪家村将出现强降水,立即给这两个村的值班室打去电话,叮嘱加强防范。

  这是气象数字驾驶舱面向市、县、乡三级“浙政钉”账号开放应用权限以来,各方用户的积极反馈。开发气象数字驾驶舱的负责人张青介绍,这一系统是解决政府“驾驶者”的气象服务支持系统,目前共设两个版本,PC端用于应急指挥中心,手机端用于移动办公。5月13日全面投入决策应用以来,服务用户数已上升至3003人。

  变“无数”为“有数”——气象场景赋能城区高效治理

  6月12日,西湖区转塘街道狮子社区24小时累计降雨量达到88毫米,但区城市管理局设施管理科科长徐春霞却很从容。“点开气象数字驾驶舱,动动手指,就能清楚知道雨下在哪儿、一小时雨量多少、未来三小时还会下多少雨、水位怎么样。”在徐春霞看来,气象部门把“气象台”移到了掌上。

  徐春霞所说的“气象台”是杭州市气象局基于气象数字驾驶舱移动版开发的区级板块,在未设气象机构的西湖区、上城区等6个区开通区级气象驾驶舱。决策者进入相应页面,可随时查看风雨实况、气象图文快报、暴雨致灾风险等级等防灾减灾决策产品,以及最新网格预报等信息。西湖区翠苑街道工作人员徐俊涛评价,有了气象数字驾驶舱,碰到灾害性天气,在区里安排调度之前,心里就已经“有数”。

  滨江区年鉴编辑部同样受益于气象数字驾驶舱。编辑部主任来玉兰介绍,区里未设气象机构,许多气象数据并未精准到区,以往滨江区的气候资料只能参考杭州全市的。而气象数字驾驶舱解决了这个大问题,雨下在哪儿,局地强对流在哪儿?现在都精准到点上。

  在杭州下辖10个主城区中,有6个区未设气象机构。为此,杭州在搭建气象数字驾驶舱时,分别单独设置了6个区的应用场景,上线运行一个月以来得到多方肯定。上城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余泓锐说,气象数字驾驶舱让应急管理更有的放矢。“东村雨大、西村雨小,安排救援力量时不用再平均发力,对开展社区应急救助更‘有数’。”

  变单一分析为跨部门集成——多部门服务实现有效融合

  把跨部门多源数据集成到同一平台,实现多部门、多场景的系统集成应用——这是杭州气象数字驾驶舱的又一创新举措。目前,萧山区气象数字驾驶舱已融合气象、水利、潮汐、地质、农业、城市易涝点、道路交通等多种数据,实现了跨部门数据集成场景建设。

  其中,气象部门开发的“数智气象”梅汛期、台汛期、雨雪冰冻等专题板块,目前也已面向萧山区、镇、村三级应用。萧山区区长章登峰指出,气象部门将气象信息与其他部门横向数据融合应用,一个场景实现多种功能,同时向村一级延伸,是构建整体高效的数字政府治理体系的生动案例。

  杭州市城市水设施和河道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楼道明同样对这一功能赞不绝口。“我们关注1小时、3小时降水信息的同时,也能看到水位信息,一个场景就解决所有问题。”

  眼下,气象数据融合至各类治理场景渐成趋势。杭州市气象局分别与交通、消防等部门合作开展融合场景建设。在杭州消防支队涉气象警情触发后,可实现精准调配抢险救援物资、人员力量。在城投集团驾驶舱中,气象图层应用于应急指挥平台,可为管网抢修、运营调度、工地安全生产等提供更为精细的气象辅助决策信息。

  (作者:麻碧华 华正江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