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网讯 自6月28日以来,我国江南大部等地在副热带高压主导下持续出现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十二天发布高温蓝色预警。持续高温天气对农业、电力等各行业的生产活动以及公众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对此,气象部门强化与农业、电力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提示相关部门和公众做好应对防御工作。中央气象台7月12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蓝色预警:预计,今天白天,华北南部、黄淮西部、陕西关中地区、江淮南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及新疆吐鲁番盆地和南疆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山西西南部、浙江中南部、福建大部、江西中部、湖南东部及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
湖南持续晴热高温 气象部门全力做好服务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尹婷报道 高温热浪席卷三湘大地。自6月29日开始,晴热高温成为湖南天气的主旋律,气温最高值逐日刷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烤”验,气象部门连续拉响高温预警信号,全力做好服务。
截至7月9日,全省共有43个县市达到高温热害标准,其中38县市达到轻度热害标准,5县市达到中度热害标准;衡山、醴陵高温持续日数已达12天。
针对持续的高温天气,全省气象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预报预警服务。7月1日至10日,湖南省气象台连续发布11个高温预警,其中高温黄色预警3个,高温橙色预警8个。7月4日省局向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传送《高温天气消息》,提醒湖南将连续出现晴热高温天气,湘中、湘南大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农作物缺水现象,城市用电负荷将长时间保持高负荷;公路因路面温度高造成交通安全事故机率增大;高温引发中暑等突发疾病机率增大。
为了尽量减少高温天气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第一时间通过电视、手机短信、声讯和网站等方式对外发布高温预报信息。省气象专业台除了每日提供五天滚动天气预报外,预报人员随时与电力公司调度保持电话联系,为用电负荷预测提供精细化服务,做好电力迎峰度夏的气象保障。与此同时,紫外线强度、路面温度、中暑指数……使公共气象服务做得更加仔细、更加人性化。电视气象节目、手机短信中也贴心加入了各种温馨提醒,告知公众在高温天气下预防中暑等疾病的具体措施和应对技巧,加强防火安全意识,尤其做好用电安全管理。
农业方面,持续高温不利于早稻灌浆成熟和一季晚稻分蘖,农业气象专家建议加强农作物抗旱措施,及时收割早稻;合理做好田间管理,可采用流水灌溉、日灌夜排或喷灌等方式防范或减轻高温不利影响。
持续高温不利于早稻充分灌浆 需采取措施减轻影响
中国气象报记者孙祎 通讯员王文峰报道 记者从7月8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全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信息中获悉,近期我国江南和华南东北部的持续高温天气不利于早稻充分灌浆。四川盆地等地强降水持续,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
6月28日至7月7日,江南和华南部分地区出现高温天气,江南大部和华南东北部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达3~6天,其中,湖南东部、江西西部和东北部、浙江大部和福建北部达7~10天,江西部分地区早稻遭受轻至中度高温热害,造成灌浆期缩短,植株早衰,籽粒灌浆不充分,空粒、瘪粒增加,影响产量。高温发生范围和强度总体接近去年和常年同期。
持续的高温天气对浙江、江西和福建等地蔬菜和瓜果生产也有一定不利影响,易造成品质和抗性下降、病虫害滋生。
中央气象台预计,江南部分地区还会出现3~5天日最高气温在35~37℃的高温天气,建议加强早稻田后期管理,采用流水灌溉、日灌夜排或喷灌等方式防范或减轻高温不利影响。南疆盆地大部、哈密南部和北疆沿天山一带的部分地区将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可达37℃以上,对正处于现蕾开花期的棉花有不利影响,建议棉区采取适时适量灌溉等有效措施减轻高温的不利影响。
另外,来自中央气象台的消息,前四川盆地等地强降水持续,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
6月28日以来,四川盆地和黄淮等地多强降水天气,四川盆地东北部、苏皖北部和沿淮部分地区以及山东和河南局部低洼农田出现渍涝害,造成作物倒伏、根系功能受阻,长势偏弱。
预计未来几天,上述部分地区渍涝害可能进一步发展,局部地区还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导致农田被淹、被毁。建议农田及时排涝清淤,保持沟渠通畅;已经倒伏作物应在雨后及时扶正、洗苗,以促进恢复生长。
上海:高温持续 气象电力联动应对用电高峰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瑾报道 申城持续高温,用电负荷连创新高。7月9日,上海市经信委、市气象局和电力公司举行联合会商,对下一阶段受高温影响申城用电负荷进行分析预测,并积极寻求更深入合作,全力以赴确保电力迎峰度夏和安全运行。
据悉,申城自6月30日以来已出现8个高温日,全市进入夏季用电高峰,上海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已突破了去年全网最高负荷,用电平衡形势严峻。市气象部门全力做好电力供应气象保障,除了每日提供七天滚动天气预报外,专业预报人员随时与电力公司调度保持电话联系,尤其是每日早晨及时沟通当天的气温预测情况,为当天用电负荷预测提供精细化服务。
市电力公司领导对气象部门在确保夏季电力平衡、电网安全运行等方面做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针对下一阶段还将持续的高温天气,上海气象部门将每周与电力部门进行联合会商,并针对夏季雷电天气可能导致的用电负荷突然变化,及时提供预报预警。
炎热持续 高温气象服务“走俏”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瑾报道 热!热!热!申城市民近日唯一的感觉就是酷热难耐。7月6日是申城连续“发烧”第7天,气温一早就逼近35℃,并一路直奔38℃。持续多日的炎热使得高温气象服务愈发“走俏”。
餐饮行业看预警备料加工
早晨9时,浦东新区张扬路上一家餐厅的经理正在向采购和厨师交代:“今天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风险指数是中级,中午的宴席就不要再准备凉拌菜和生食的水产品,食物原料也要尽量减少常温下放置时间,饭菜加工后要在2小时内食用……”由于近日的高温同时遭遇闷湿,稍不注意食物就极易变质,申城许多餐馆、熟食店等为此都严格按照气象和食药监每天联合发布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风险指数和提示进行备料加工,避免和减少了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申城发布细菌性食物中毒风险指数今年已进入第四年,整个预警系统分为三级,一旦食物中毒预警等级上升,食品安全部门会发送“预警短信”给餐饮企业和学校等,市民也可通过媒体获知,家住陆家嘴新婚不久的小宋这两天就经常上网看看:“新主妇一切都没有经验,这两天网上预警中级,我都按照防护指引,切菜前先消毒刀、砧板,少烧一些尽量一顿吃完。”
天气微博热度随着温度走
下午14时,白领小张打算去给客户送样品,临出门前看着窗外的烈日,小张下意识地刷了一下上海天气微博,“现在气温已经达到了38℃”,于是立即决定再等一个小时再出门。据小张说这几天公司里最流行的就是刷上海天气微博,因为微博上实况气温更新得最快。无独有偶,快递员小秦最近也因高温结缘,成了上海天气微博的忠实粉丝,“快递员天天烈日下跑最怕中暑,刷微博成了我们最近的习惯,看到温度超过36℃就稍微歇会儿,早晚抓紧些。”据悉,自6月30日申城出现首个高温以来,上海天气微博不断跟踪播报高温,发博80余条,微博同时发布了高温分区实况图和自动站气温实时更新图,让身处不同区域的市民一目了然。而微博上开诚布公的讨论和博主的耐心解释也让市民以往对高温预报和实况的种种质疑销声匿迹。更加及时的预警、更加透明的实况、更加温馨的提示、更加专业的释疑,使得上海天气微博随着申城高温越来越炙手可热,微博粉丝剧增。
市民睡觉依指数开空调
晚上22时,外面刚下了场雷雨,市民崔阿姨准备上床睡觉,她很有经验地上网看了一眼空调开启指数,然后按照指数提示把温度设到26度,并定时4小时。“往年夏天家里空调彻夜不停,电费贵不说,还常会因为太冷造成感冒。现在就照这个指数开,方便得很。” 上海市气象局发布的空调指数,综合了温度、湿度、风力、风向等气象数据,结合每日气温随早晚时间的变化情况,为市民开启空调的时段和频次提供精细化的指导。事实上与崔阿姨不谋而合的市民不在少数。近日高温,上海气象部门每天发布上午、下午、夜间空调开启指数,申城有许多商场、超市、公交、商务楼等都开始尝试根据指数来设定空调温度,对全市节能减排发挥积极作用。
江西:高温逼熟 多措并举深化服务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邓敏佳 杨爱萍 傅文兵报道 6月底以来,江西出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刚刚结束持续强降水气象服务的江西省气象部门立即调整工作重点,转战高温气象服务。
高温逼熟 农业气象专家出谋划策
据统计,6月28日~7月8日,江西省平均日最高气温达34.3~36.8℃,较常年同期偏高0.7~4.7℃,排历史同期第2高位,其中59县市出现连续7天以上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高温天气,20县市连续3天以上日最高气温高于37℃。
当前江西省部分地区早稻仍处在产量形成关键时期,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使早稻高温逼熟灾害程度不断加重。江西省气象台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数据表明,截至7月8日,南昌县、乐平、泰和等44县市达到重度高温逼熟灾害指标,鄱阳、铅山2站为轻度。这次的高温干旱不仅对早稻、二晚生产影响明显,而且对柑橘、棉花、蔬菜等作物以及水产养殖有不利影响。 对此,江西省农业气象专家通过网络、传真等形式向种养大户提出农业生产建议,水源充足的早稻种植区采用流水灌溉、日灌夜排的方式,降低田间温度、增加湿度;水源不足的地区可于中午前后进行穗部喷水,改善冠层小气候,减轻高温的影响;成熟度达85%以上的田块及时收割、晾晒。“春争日、夏争时”,已收割的早稻田块及时移栽二晚,水源不足的采用灌溉的方式进行翻耕,移栽最好在15时以后进行,并做到不插隔夜秧,栽后保持寸水以利返青;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免耕的方式移栽二晚。棉花、柑橘、蔬菜种植区采用灌溉、滴灌、喷灌、覆盖等方式减轻高温干旱影响。水产养殖区适当增加新水,以水调温,调整投饵时间和投饵量,减轻高温对水产物的影响。
7月5日,莲花县气象局联合当地农业局,组织技术小分队到田间地头开展早稻高温逼熟防范工作,并进行现场农业生产指导。
人工增雨 助力城镇降温减排
高温天气灾害,会加重电力等能源的消耗。7月3日,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省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继2011年后再次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城镇人工增雨降温减排作业的通知》,部署城镇人工增雨降温减排工作。
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要认真组织实施好城镇人工增雨降温减排作业,力争使该项工作常态化、业务化。
7月6日16时,上饶市人影作业分队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在市区积极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影响区普降小到中雨,为城镇降温,助力节能减排。同日,赣州市气象局也组织开展了一次森林灭火人工增雨应急演练,使作业人员进一步熟悉气象应急人工增雨业务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实战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快速有效开展作业打基础。
高温预警 公共服务广覆盖
持续高温天气也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方式,不少市民选择避开白天高温时段出行,游泳、外出旅游等消暑方式受到热捧。省内多个城市都增加了空调公交车的配备,并根据天气预报实时调度开启空调,为市民乘车出行营造一丝清凉。
据统计,6月28日至7月9日,江西省气象局先后发布了4次高温黄色预警和2次高温橙色预警,提醒公众注意防暑降温。在日常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开展各类高温气象气象服务专题专栏84次;通过中国气象频道本地化节目插播高温气象服务专题24次。
连日来,南昌市气象局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天气预报、高温预警信息和农业气象信息数十条,其中一条关于早稻高温逼熟的农业气象微博引起网友关注。南昌市气象局通过微博及时进行气象知识科普,详细解读了高温逼熟的具体内容。网络流行语的运用迅速拉近了气象部门与公众的距离,受到网友热议。
浙江:大范围高温持续 行业服务加强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李倩 记者赵小兰报道 浙江近日来高温天气持续。7月9日,浙江出现第十个大范围高温日。根据省气象台预报,虽然近期部分地区午后雷阵雨天气将趋于增多,但晴热高温天气依然是主旋律,可谓是标准的“桑拿天”了。
针对连日来的高温天气,全省气象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预报预警服务。截至7月5日下午5时,省气象台向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关于全省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报送了决策服务材料3期,气象信息内参3期。
为了尽量减少高温天气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第一时间通过电视、声讯、网站等方式对外发布高温预报信息。仅手机短信就发布了12次有关高温天气的提示,每天发送的短信数量达到1400多万条,并及时提示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减少高温干旱天气造成的损失,也要注意防范短时强降水、雷电等可能引发的灾害。同时,中心对所有专业用户就7月下旬的大范围高温作出预报服务,并主动向水库、交通、电力、港航等相关重要专业用户提供电话、传真和邮件服务,24小时接受用户电话咨询,网络专业用户还可以在网站上随时调阅有关资料。
电视气象节目、手机短信中也贴心加入了各种温馨提醒,告知公众在高温天气下预防中暑等疾病的具体措施和应对技巧,注意劳逸结合,及时补充水份;同时,针对水产养殖户和种植大棚蔬菜作物的农户也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应对高温技巧。影视服务科的编导和摄象不畏酷暑,抓住高温天防空洞避暑、电力负荷增大、医院病人增多等热点新闻进行了实地采访拍摄,赶制气象新闻十余条,并在中国气象频道、浙江气象网站上播出,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7月4日宁波余姚最高气温达到了40度。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迅速响应,气象专家直接连线浙江交通之声气象直播室,针对高温天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详细向公众介绍了历史情况和未来天气趋势。新上线的浙江气象官方微博也成为了与公众互动的新窗口,新浪与腾迅微博共计更新有关高温的气象信息172条,转发量达到了500余次。
(责任编辑:苏玉君)
【气象科普】
高温预警信号
由于近年来高温热浪天气的频繁出现,高温带来的灾害日益严重。为此,我国气象部门针对高温天气的防御,特别制定了高温预警信号。2010年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新的《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将高温预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三级。
橙色预警:过去48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持续出现最高气温达37℃及以上,且有成片达40℃及以上高温天气,预计未来48小时上述地区仍将持续出现最高气温为37℃及以上,且有成片40℃及以上的高温天气。
黄色预警:过去48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持续出现最高气温达37℃及以上,预计未来48小时上述地区仍将持续出现37℃及以上高温天气。
蓝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4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将持续出现最高气温为35℃及以上,且有成片达37℃及以上高温天气;或者已经出现并可能持续。
高温天气生活提示一:空调使用率大增 防止空调病是关键
“空调病”是一种因违背人体生理规律而产生的疾病,其主要分为“夏季空调病”和“冬季空调病”。夏季里,天气炎热,阳气旺盛,按照自然规律,人体要排出大量汗液,一是为了散热,二是为了排除体内代谢物,给身体“解毒”,然而,由于人们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出汗较少,很多的毒素就留在了身体中。
“空调病”最常见的表现为全身疲劳,无精神,特别是工作时感觉全身倦怠、昏昏欲睡、恶心、想吐、头晕、饮食不振等。空调病最主要的两大危害为:降低人体的机体抵抗力和减弱人体适应性,所以常处于空调室中的人很容易感冒以及旧病复发。因此专家建议,治疗“空调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全身出汗。如果在空调房中呆的时间较长,就要抽30~40分钟的时间进行运动,让全身出汗,将体内的毒素排出,赶走疲倦感,让精神变得清爽。
要预防夏季空调病,在正确合理使用空调的同时,还要保持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尽量少吃生冷食品,每日饮用不少于8杯温开水或茶水。同时,由于夏季出汗较多,汗液中排出最多的是赖氨酸,赖氨酸多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因此要适量吃些肉和蛋。如果人体蛋白质流失过多或摄入不足,可导致人易疲劳、体重减轻、皮肤干燥、肌肉萎缩、水肿、抵抗力降低等。此外,饮食应以开胃、清淡的食物为主,可以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蔬菜和水果不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还可补充大量水分。专家建议,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以用生姜丝泡水喝。需要注意的是姜汤不可过淡或太浓,还可在姜汤中加适量的红糖。
高温天气生活提示二:高温侵袭中暑危险高 了解防中暑常识
夏天中暑的发生率很高,除了不要掉以轻心,还要做到以下7点:一是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以免降低身体抵抗力;二是适当饮水,多吃一些西瓜、梨等水果,以及绿豆汤、酸梅汤等消暑饮品;三是尽量避免在11时到15时高温时段出门,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闷热的桑拿天也要尽量减少外出;第四,外出时要戴好太阳帽、太阳镜等,免受阳光的直射;第五,运动后及时补水,出汗多的人可以少量多次喝一些淡盐水;六是衣服应宽松,多穿棉质布料、颜色较浅的衣服;七是外出旅游或出差时若感不适,可用一些如仁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薄荷锭等降温药品。
高温天气生活提示三:预防“情绪中暑”
首先,最重要是心理状态的放松。俗话说:“心静自然凉”,经常听听舒缓的轻音乐,比如瑞士的班德瑞轻音乐,在这种自然、纯美的音乐背景下,重新梳理心事,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仙境”。当然也可以静坐沉思,闭上眼睛想像森林、蓝天、大海、冰雪等令人感到凉爽的情境,打造一个“心理空调机”,为自己的心灵吹风纳凉。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切忌暴跳如雷,最好是冷静下来,暂时回避,正如俗话讲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其次,要有意识地保持乐观、宽容的心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力斯曾提出合理情绪疗法,并用ABC来表示:A代表诱发事件;B指个体对这一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信念;C则代表个体情绪和行为的结果,理性信念往往导致乐观快乐的情绪,而非理性信念则容易导致悲观烦恼的情绪。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要尽可能以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去理解,与他人相处尽可能以善良、宽容服人。
此外,预防情绪中暑,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做好自我的时间管理。参加游泳、滑冰等全身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耐热能力,而且有利于疏解内心压力。根据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应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养成早睡早起和午休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是保证心情舒畅的法宝。让情绪中暑远离我们的视线吧!
高温天气生活提示四:“桑拿天”防中暑三要点
“桑拿天”是指又闷又热,令人汗水外浸的天气,人体感觉就像蒸桑拿一样,这种天气进入三伏后经常出现。
第一,尽量减少高温时段外出和大运动量活动,防止人体水分随汗液大量流失。上班族应注意随时补充水分,最好喝新鲜的白开水或淡盐水,少饮冰镇饮料。此外,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瓜果蔬菜,尤其是西瓜、冬瓜等。
第二,防止感冒和消化道疾病。“桑拿天”是感冒高发期,尤其是长时间在空调房里或吹电风扇,会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建议不要长时间在低温空调下滞留,晚上睡觉时应尽量开窗通风,老年人进冷气房间前要把汗擦干。
第三,“桑拿天”闷热、潮湿、气压低,细菌霉菌滋生繁殖快,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如果你是属于体质虚寒者,或是患有急性或慢性胃肠炎,则尽量不要吃冷饮。因为冰淇淋、雪糕等冷饮中均含有胆固醇、糖和淀粉等成分,吃冷饮影响正常的食欲,又会使腹泻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