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要闻

【地方领导话气象】全力推进厦门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林国耀

  “十二五”时期,是厦门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落实《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重要阶段,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着力提升“四个能力”、实现“四个一流”的攻坚阶段。当前,在全国各先进省、市全力推进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形势下,厦门气象应发挥好“三大作用”、实现好“三大提升”、落实好“三大措施”,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气象事业发展规律、具有海西特色、厦门特点的气象现代化建设之路。

  

  发挥好“三大作用”

  充分发挥气象工作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厦门地理位置特殊,经常是抗击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前沿阵地,准确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及时做好科学评估服务尤为重要。在全市实施“二三产共推进”战略,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经济大背景下,气象工作在服务厦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领域越来越广阔,地位越来越重要。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气象与经济建设的密切关系,牢固树立起“气象是生产力”的科学理念,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

  充分发挥气象工作在保障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和谐稳定。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气象是民生”的科学理念,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健全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部门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基层防灾预案体系和组织体系,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提升全社会应用气象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减缓和消除灾害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充分发挥气象工作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厦门市风能、太阳能、空中水资源等都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生态价值。要牢固树立“气象是资源”的科学理念,加大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为厦门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证。

  

  实现好“三大提升”

  大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效益。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着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进程,努力实现全民共享气象服务的目标,确保在几年内实现厦门气象服务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民共享。要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着力加强“以人为本、以海洋为特色、以城市为主体”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发预警预报信息、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各类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充分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对气象服务消费的新需求。

  大力提升气象装备设施水平。一流的气象装备、一流的气象台站是做好气象服务的前提和保证。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厦门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海岸带综合开发气象保障体系和基层气象台站建设,以项目来推动全市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服务能力的提升。当前要以推进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气象保障系统工程、现代宜居城市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岛内外一体化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工程、气象台站综合能力建设系统工程建设为抓手,以新一代天气雷达迁站升级、市级气象预警中心、区级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等子项目的规划建设为“引擎”,全力提升厦门市气象装备和气象台站建设水平,进一步夯实气象现代化基础。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建设用地和其他优惠政策,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争取项目早日建成,早日发挥效益。

  大力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是气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气象部门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组织专家潜心研究台风、突发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在厦门市发生、发展的规律,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根本问题,着力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测预报水平。要加强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影响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为减缓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咨询。要充分利用厦门特区的区位优势,切实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研发平台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发成果。

  尤其要发挥好对台的区位优势,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气象科研所,构建涉海信息共享平台,设立海峡气象科技论坛,积极开展对台气象科技合作交流活动,着力提升海峡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凸显气象在争当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排头兵的地位和作用。要发挥厦门特区人才高地建设的政策优势,强化气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建设,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着力打造与厦门市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落实好“三大措施”

  完善责任机制。各级政府要将气象工作放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通盘考虑,提升对气象工作的关注度和支持力,把气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握形势、着眼长远,帮助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气象防灾减灾、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雷电灾害安全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要及时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内容加以落实。

  加强顶层规划。项目建设是推进厦门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根据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科学修订气象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气象事业发展重点工程,要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启动立项报批程序。要把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级财政应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把增强气象能力建设、队伍建设和重点气象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气象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障民生和国家安全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强化分工协作。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合作,建立气象灾害敏感单位类别认证、应急服务、应急响应、考核督查、效益评估等管理机制,完善气象防灾减灾联合会商制度,推进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到镇、应急预案到村、预警信息入户,开展安全社区应急准备认证。要积极推进专业气象服务社会化改革,建立气象与产业长效合作机制和常态服务机构,积极推进各级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建设。要严格做好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备案工作,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

  (责任编辑:赖敏)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